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

出門一叮


出門一叮

12-9-2015

走在街上,迎面來的一位小姐,站在我面前,綻出個甜甜笑容,對我說:「你是林小姐嗎,好高興遇上你。你寫那反對封電車路的文章非常好,我的父母都是電車常客,每次外出,以電車代步,安全第一,他們都是出門必叮。」

我也高興遇上她,也知道不少上班人士與年長朋友,愛以電車代步。雖然車速較慢,但車速勝在平均,身邊不少朋友也是反對電車路被封,他們不少是中環到金鐘的常客,因為中區不少路段已是禁區,電車反而成了他們來往中環與金鐘的好朋友。

有個男的更好笑,他說那些年薪水不高,追女孩最便宜的方法是遊電車河,電車上層一對對的座椅,最適合情侶共坐,涼風清清的,談天說地也就開心,有時候看見某餐廳,可以下車吃個晚飯,不需要特別安排,所以今日就算有車有司機,他偶然也會跳上電車,來一番緬懷。

自己乘坐電車次數不多,想起一次有個外國遊客向我問路,總之是由西向東,他問我乘搭什麼電車才對,我說任何電車也可以,因為那是環島的。之後跟朋友說起,原來電車由西向東或由東向西,除了跑馬地那邊可以轉圈外,不是環島式的。我這個烏龍導遊也真得上個導遊班才成。

想到那位讀者說到她父母出門後愛以電車代步,令我想到「出門一叮」,也不錯吧。比煮「出前一丁」更方便,想起一丁麵的味道,忽然有吃麵的衝動。

人的思想也真忽然,看見一丁兩字,那股麻油味便湧出來,曾經有個時期,是這種方便麵的擁躉。縱然款式日多,還是以原始麻油麵最正宗。而且煮法仍是放湯,撈丁吃法,一兩次之後便沒有多大興趣。

「出前一丁」可以有兩個不同的意思。前者是一碗外賣的意思。至於後者,是外出時就乘搭電車的形容。「叮叮」是香港人熟悉的交通工具,其中所盛載的,是香港人百年的人情味。

[林燕妮]

 

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

保護你的皮膚


保護你的皮膚

11-9-2015

踏入九月,但陽光猛烈依然。朋友約外出,盡量安排到午後。午間的陽光,UVA這皮膚殺手,足以令人產生皺紋,簡單的說是令皮膚老化。

且,除了UVA之外,陽光中的UVB更加厲害,那是可以令皮膚在短時間內被曬傷,所以,防曬護膚品是需要,防曬護膚品多以SPF數值表示防護UVB的能力。

對於午間強光,我們需要SPF2130度,不過一般我們用920度已經可以,因為我們會走動,或進入陰涼地方遮擋,基本上,人的皮膚只會在陽光直射下20分鐘才會出現紅斑或令皮膚變黑。

少年人享受陽光,那時候特地往海灘曬一個下午,看自己紅紅的手臂,感受那赤赤痛的小小苦楚,之後,皮膚開始剝落,一片片的撕起,比併誰的大幅及完整。

也是年輕不知危險,其實已經對皮膚作出傷害,只不過那時候彈性膠原及蛋白膠原儲存豐厚,復元時間快。

皮膚內的細胞,需要補水,UVA這殺手,可以令細胞缺水,當細胞因缺水而扁了,皮膚便會又皺皮又鬆弛。所以,大家會發覺護膚品中許多是標榜補濕補水。

當然,最叫人覺得不值的是染上皮膚癌,沒有必要,也真不要日光浴,或照什麼太陽燈之類。那會令皮膚提早老化,在長期受損底下形成癌症。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中,皮膚癌早在十名之內。

防曬並不是愛美,而是保護自己的皮膚,要知道,皮膚也是人體一重保護網,體溫高低,皮膚也有散熱與保暖功效。所以,外出時太陽猛烈與否,也適宜用傘子擋擋強光。至於眼睛,不妨架一副防UV的太陽眼鏡。

至於你本身已有眼鏡,不妨多加一個在外邊的叫Fitover的太陽鏡,這是專為佩戴眼鏡人士設計的,沒有眼鏡的也可照用,對護眼有一定幫助。

每天看看天文台的紫外線強度指數,採取適當防曬措施,保護身體,何妨由護膚開始。

[林燕妮]

 

 

 

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

禮儀師課程


禮儀師課程

10-9-2015

如果你家中孩子跟你說,中學畢業後想修讀「禮儀師」課程,你的反應會是怎樣。

對我來說,完全沒有問題,主要看他的興趣,因為讀課程的是他不是我,如果可以,我自己也不抗拒這門課程。

第一次到殯儀館在哪時,已記不清,靈堂給人的感覺,是蕭索之中帶莊嚴。禮儀因逝者自己意願或由家人安排。總之,中式的會大鑼大鼓,為過世的人送上一場熱鬧的喪禮。

近年不少人對殯儀這個行業有新的看法,甚至認為是一門新出路,這個當然,每時每刻,都有人離世,作為親人,自要為逝者安排一切,所以不少課程,都以「專業殯儀喪禮策劃師」作招徠。

還記得《禮儀師之奏鳴曲》這齣電影,主角本來是位大提琴演奏者,後來失業回鄉,誤打誤撞成為禮儀師。起先他是瞞妻子上班下班,後來被妻子發現他的職業後,以離家作要脅,其他親友也疏遠他。幸好在老闆的鼓勵下,他堅持這份工作。

由於他的認真、對工作的熱誠,令其他人明白死者有尊嚴,透過禮儀師的一雙巧手,令他們在親人的面前有體面地離去。

影片是淚中有笑,及後主角為父親進行殮葬儀式,將他與妻子間的隔膜化解。沒有刻意催淚,但觀眾的心是伴主角隨悲隨喜。

中國人尤其關心生死,雖然說死者已矣,但能夠在送走他們最後一程中作出尊重,實不為過。我不是說什麼豪花金錢搞排場葬禮,而是向至親的人最後致敬。

有時在想,結婚時最權威的是大妗姐吧,人人都要受她指揮,相信不少已婚人士也有此經驗,通常結婚之日就是最疲累的一天。至於殯儀的規矩也不少,同樣地,家屬都會聽禮儀師的每一句。

沒有生,便沒有死。沒有先人,便沒有自己,生命終有完結的一天,死亡也再不是什麼禁忌。能夠做個出色的禮儀師,是件好事。所以,如果你的子女說要修讀「喪禮策劃師」課程,即使不想支持也不應反對。

退而不休


退而不休

9-9-2015

都說活到老,要學到老,繼而做到老。也不知道香港有沒有法定退休年齡,只知道公務員一般在五十五歲至六十歲開始逐漸退休。

六十歲便退休,似乎太早了吧。自己總會讀到報章上的訃聞,那些真正退休升天的年歲動輒九十歲以上,那豈不是三十年來無所事事。

今日的人知道保健重要,所以六十歲的身體依然精壯,而且,六十五歲才可以領取長者卡,什麼優惠似乎要六十五歲以後才可以享受,那六十至六十五歲前的消費也不便宜。

延長退休年齡是需要的,只不過不少機關部門,想招攬多點年輕新血,年紀大的不退,其他人也不易進來。想來,這也是個問題。只不過太早退休,雖然說可以當義工,學其他當年沒有時間學的興趣班,但總會有種失落感。

自己是需要有拼勁的人生,太靜太悶會令人了無生氣。朋友常說,太多義工結果令不少需要靠工作賺錢的被迫輟業。說來也有道理。她說不少老人中心就是太多義工,有時會影響工作進度。

另一種情是,退休後多了另一項節目,叫做檢查身體,香港在醫療方面,還是不錯的,於是,不少老人家的開場白成了——你見了醫生未。總之,記事冊上除了記下一些聚會日子外,便是記幾時去驗身、驗眼睛驗耳朵等種種項目。

朋友說她的母親已經九十歲,除了每天到老人中心參加不同運動外,還會互通情報。哪兒有遊戲提供,哪兒有禮物贈送,她說她母親不愁食物,又是米又是油,還有水果餅乾蒸餾水。

那些公公婆婆沒有錢嗎,當然不是,但他們可以為一公斤白米而排上一個鐘頭,他們不是買不起,對他們來說,那是樂趣,也是反映出他們仍可以靠自己,而且,人有他沒有,少了話題,豈不沒趣。

當然還有不少戲曲欣賞,管接管送,對八九十歲的老友記來說,是活到老,玩到老,但六十歲便退休,始終是早了一些。唯有提出建議,活到老,玩到老,知到老,退而不用休,身體會更好。

[林燕妮]

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

不氣不氣


不氣不氣

8-9-2015

人在生氣的時候,往往身不由己,氣在心頭之時,何止心生氣,而且會氣得火遮眼,什麼也看不見,別人的好已看不見,那股氣是一肚子,放也放不出來。

生氣,其實就是自己氣自己,別人不知道你在生氣,你不理睬他,他還不是自己風流快活去。

好多人說人有心結,結就是解不開,越解不開,心結會變了心魔,那只會令自己活在痛苦中,變成自己折磨自己。

有個大力士力大無窮,沒有人可以打倒他,他覺得自己天下無敵。有次,他在一條小路上差點被一袋東西絆倒。

他覺得那個袋差點絆倒他,十分生氣,一腳踢過去,但那個袋沒有變化,而且迅速脹大。如是者,那大力士在踢,那個袋越來越大。終於神仙出現,大力士大吐苦水,神仙對大力士說,那是個「仇怨袋」,如果你不去理它,或者轉過頭不理它,它就不會跟你過不去。如果你硬要記它,它就會不斷膨脹,就會將你的心塞住,氣度阻住,因為那是你心中放不下的仇怨。

生活中有太多仇怨袋,如果我們不繞過它,它只會令我們舉步維艱,最後可能會將你的步伐拖,或是將你推進牛角尖。

令你生氣的人,不要再想他,越想越會令自己渾身不舒服,甚至氣出病來。這種氣病,沒有特別病徵,但有時會令自己覺得沮喪,覺得世界沒有了解自己的人,這個時候,應該立刻將自己投入另一個環境。可以外遊的外遊,可以找朋友玩樂的去玩樂。氣病不消氣,辛苦的就是自己。

而且有些事,不必記,不用記,當一切已不值得你在乎時,你還生什麼氣。以前在外國,有餐廳讓苦悶的人掟碟發泄,在一片碎片聲中,將心扉打開,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笑聲,生意還不俗,證明有效地將鬱氣或壓力宣泄是件好事。

「他人氣我我不氣,我本無氣他來氣」。唸兩遍,人也自然不氣不氣真不氣。

[林燕妮]

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

合適鞋重要


合適鞋重要

7-9-2015

兒子在等他郵購的保齡鞋。又開始預購一個保齡球,我說倒不如在專門店直接選購好了。且一個保齡球動輒十多磅,單是運費已經不菲。

有一對合適的球鞋,自然如虎添翼。十足當年跳芭蕾舞時,需要有一對合腳的芭蕾舞鞋一樣。第一次將芭蕾舞鞋拿在手上時那種興奮感覺,促使自己急不及待穿上。

每個人的體形、腳形也不一樣,要選一對合自己腳形及身形的舞鞋,也不容易。我的腳背特厚,腳趾也胖嘟嘟,那就是說每個人的腳趾長度、腳弓的彎度與舞者有密切關係。

且,腳形隨年齡增長的關係,每個跳芭蕾舞的人隨時要有不同後備舞鞋。

說起芭蕾舞鞋,從前鞋尖部分是用織布合成,直至二十世紀,俄國著名芭蕾舞家Anna Pavlova來個大改良,由於她的腳背特別拱與特別高,令她在跳舞時比較容易受傷。為了減輕腳趾所承受的壓力,她將皮革塞入鞋子內令自己容易得到支持。

那個在鞋子前面的叫「鞋盒」,英文就叫做BOX,將鞋盒好好的隱藏在美艷的綢緞內,可以令到整對鞋看上去美麗之餘,也可以令舞者穿得舒服。

許多朋友以為芭蕾舞鞋的鞋頭硬硬的,有如木頭一樣,問我是否木頭做的。當然不是,那是用棉布一層一層用膠水貼合,鞋盒的前頭是平而不是尖,以方便舞者取得平衡,跳起來輕盈悅目。

芭蕾舞鞋的壽命一般不會太長,因為整對鞋的設計靠鞋骨支撐,鞋盒會因為舞者的汗水弄得潮濕而變軟,加上鞋盒前端經常磿擦,通常一至兩個月便要更換。

據說如果是主要角色的舞者,一場演出已將一對舞鞋報銷,不過職業芭蕾舞者大多有舞鞋津貼,現在一對品牌芭蕾舞鞋也不便宜,連運費差不多一百美元一對。不過,如果練習用,港幣二至三百元已可以。

跳舞也好,打球跑步也好,一對適合的鞋子,可以令表現事半功倍。

[林燕妮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