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

貴人網絡


貴人網絡

31-10-2015

許多人面對生活不順遂,會歸咎於「小人」,認為身邊有小人打擊他,對他工作造成影響,事事被阻,心中感到有人在背後說他壞話,令他有志不能伸,有才不能展。

也許他的想法是對,世上總有不少人會妒忌其他人的成就,而不去反省自己有何不足,將一切歸咎於他人,其實是最惡劣的想法。

受到打擊,不等於世界末日,倒不如來個自我鼓勵,對於其他人的批評,可以當作一面鏡子,看看鏡中的自己,是否如其他人所說的不濟。

聰明與愚笨,相差不大,甚至只差一線。愚笨的人,對其他人的批評,耿耿於懷,聰明的人,會自我開解,然後冷靜分析,批評隨時變成鞭策,也可以說句,把你認為是小人的同事或朋友來個大變身,小人變成貴人,變成待你好的人,再面對難題時,可以順心隨意,迎刃而解。

小人變貴人,並不困難,全在於你的心態,面對小人,以貴人待之,則做起事時,事半功倍。

有時候,自己慶幸在TVB工作的時代,分秒必爭,那是給自己的一種磨練,其中當然有委屈之時,但工作一件接一件之際,已沒有讓你叫屈的餘暇。

被責罵也不是什麼醜事,大家都想把工作做好,只要明白這點,來個自我檢討,對未來的工序,自然手到拿來。要知道,你是去工作,不是去上學,上司沒有提點你的義務,指出你的錯處才是他們的職責。

小人與貴人,在於你自己的感受。正如自己認為,我在工作上遇到的都是貴人,因為他們會令我成長,令我進步。

問問今天的巨星歌星,誰沒有遇過被人喝罵的日子?能夠堅持,自我檢討,終有一天,擁有自己的舞台。

與其自怨自艾認為自己遇到小人,倒不如反過來去製造自己的貴人,創造貴人的同時,你也可以成為其他人的貴人,明白這種互惠互利,一個貴人網絡也就應運而生。

[林燕妮]

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

腸斷與誰同


腸斷與誰同

30-10-2015

腸斷與誰同。

一句﹕牢騷太盛防腸斷,原來不止有關牢騷事,而是有關香腸事。

煙火太盛,香腸出事。又有研究指出,經常食用加工製品,致癌風險會增加百分之二十一,比吃紅肉的百分之十三還多出八個百分點。不過,不少朋友是香腸煙肉、鹹魚臘腸的擁護者,聽到這些忠言也不願意配合,紛紛反駁,一個乾脆說,沒有東西下肚就必然餓死。且增加風險不一定代表會發生,除非一日三餐甚至六餐都是這類加工食品,否則也不一定是致癌主因。

營養專家也有不少論據,認為這些被標籤作第一號危險食品的並不一定是致癌元兇,只不過任何食物沒有正確地被身體代謝,才會儲存在體內,化成毒素,久而久之,患病機會也自然增加。

朋友更加立刻傳來六位近代中國人物「壽命與習慣」一則,雖然不知道他們會否吃香腸或煙肉等加工食物,但他們的習慣,也可以作為參考。

只吸煙,不喝酒。(林彪63歲)

只喝酒,不吸煙。(周恩來77歲)

既喝酒,又吸煙。(毛澤東83歲)

又喝酒,又吸煙,又打牌。(鄧小平93歲)

既喝酒,又吸煙,又打牌,還有小三。(張學良100歲)

似乎說明年歲與習慣成正比。不過,還有下面一位,另有啟示﹕

不吸煙,不喝酒,不打牌,不追女人,只會幫人。(雷鋒21歲)

當然,以上都是一些趣味信息,不過細讀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。什麼太多也不是好事,就算是財富,夠用夠豪花已經很好,反而,健康才更重要,至於說什麼會對身體有壞影響,只可說因人而異。

正如今次的香腸斷腸報告,你信便不再吃,你不信便繼續吃,忽然想到美味的熱狗,還有那迷你的香腸包。相信它們都是不少讀者的老朋友。不要牢騷,來過香腸大雜燴。

[林燕妮]

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

我是條腸仔


我是條腸仔
29-10-2015
我是一條腸。
說清楚一點,我是一條普通的腸仔。跟我的兄弟姊妹一樣,我們的成分是由動物的肉、內臟甚至是動物的血絞成碎,注入腸衣之內,製成臘腸。
說起來,我的家族真大,遍佈世界各地,由歐洲以至亞洲,我們的親屬是極受歡迎的食物梯隊。不少國家更有以腸立國的優勢,還有中國式的腸臘腸,更是不少人的至愛,有人說,吃那些鴨腸、鮮肉臘腸,可以解心內一股鄉愁。
我們一群香腸親屬,可以打進上中下階層,而且各國又有各國之別,各腸有各腸內涵,其中有不少混血腸誕生。有濕潤式,有風乾式,有如楊玉環般肥美,有如姚明般高長,總之,每到一處,大受歡迎,有時候,連我自己也認不出各位親屬出處,要互相交換名片,才可以知道各腸籍貫、省會。
至於我自己,是條微不足道的小腸仔,簡簡單單雞肉作內涵,不長也不短,當然,跟大哥超級大熱狗相比,我是相形見絀,不過,自己受歡迎程度其實不弱,特別是小小學生哥,對我是愛不釋口。他們將我躺在麵包床上,然後往嘴裏一送,可以說,一日之晨在於腸仔。而我們家族,也以此為榮,能夠為他們奉上晨早的一餐,實在高興。
本來是開開心心小腸仔,近日的一段報道,令我們家族以至一大群親屬,非常不快,甚至是情緒低落,據說有些表兄弟堂姊妹患上抑鬱症、妄想症,有許多更有自殺傾向。
原來有一篇人類報道,說我們會增加患癌風險,甚至將我們列入跟吸煙一樣危險。嗚嗚,我哭了,我的兄弟姊妹簡直崩潰了,將我們跟香煙相提並論,多不公平,我們叫香腸,跟香煙絕無關係。
哭又如何,已經申訴無門,欲哭無淚。總覺得人類的世界也真奇怪,總會找出不同的埋論去支持自己所謂理據。
算了吧,各位親愛的弟兄,就讓我們功成身退,光榮結束好了。各位珍重,身體健康。
[林燕妮]

平安是福


平安是福

28-10-2015

 

朋友知我近來有少許腳痛,提示我不要穿高跟鞋,改穿運動鞋好了。

腳痛跟我穿高跟鞋關係不大,反而要我穿平底鞋時,倒會左搖右擺。也許是多年芭蕾舞訓練之故,所以有朋友見我快要滑倒時,仍來不及扶一把我已經站穩,把他們嚇了一跳,其實自己極少扭傷跌傷。

非常贊成女孩子學芭蕾舞,除了學懂基本步,連基本禮儀也一併學會,對於身體平衡方面也有幫助,不少芭蕾舞動作,還不是踮起足尖又跳又走的。有時候,還得加上前後左右的跳步,是一種很好的訓練。除了女孩子學外,男孩子也不妨一試,學一些紳士風度也不錯。近來流行的小孩子交際舞,為小孩子的成長來個基本禮儀補課也不俗。

跳舞於我來說,難度不大,連方向感也特別精靈,但離開「舞台」,左右不分,有時也得要朋友說,用手寫字那邊,用筷子吃飯那邊,才稍為明白。

所以,本來有意學車,考個車牌方便自己,但自己除了方向感差劣之外,另一超級弱項是距離感。

車與車之間的距離空間,十分重要,記得那時候在英國學車,教車師傅被我的眼界嚇得呱呱大叫,經常要替我煞停車子。看來我隨時跟前後左右的車來個碰碰車遊戲。

朋友說豈止碰碰車,可能當自己駕的是蝙蝠車,可以飛天遁地,變大縮小,泊車那一關更是輕而易舉。

連教車師傅也放棄我,自是考牌無望,朋友們早已聲明,一不會乘坐我駕駛的車子,二不會在我駕駛時經過的道路出沒。幸好本人至今仍未有車牌,大家可以放心。且,香港地小車多,還是乘坐職業司機的車來得安全,簡單方便。

近日香港交通事故頻生,而且多是海上意外,幸好沒有特別嚴重傷亡,但已叫人覺得真要小心為上。

開開心心上班去,平平安安返家來。也真是重要的語句。

[林燕妮]

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

每一個晚上


每一個晚上

27-10-2015

問朋友晚上在家有什麼節目。

她的答案也簡單,上賭局遊戲。先鋤大D後鬥地主,再有時候就是二人麻雀。她說的我全不懂。以前爸爸會教我們十三張,橋牌則是他與朋友的玩意。爸爸最厲害的是Show Hand,因為他可以喜怒不形於色,其他人全沒法知道他手上是好牌還是壞牌。

不形於色是一種境界,許多人就是太容易被人捕捉到心理,在商業世界,並不是好事,可以說是情緒化。在賭桌上更加如是,賭客不是賭神,卻愛以賭神自居。還有一大弱點是貪勝不知輸,最後自是輸局收場。

問朋友賭局遊戲是否大勝,她說當然不是,每次贏了一小筆虛擬賭本後,卻可以在一兩次遊戲中輸掉。以前還會上網購買賭本,現在已可以練到一個輸清就走。而且,當你第一次清袋後,遊戲會自動給你加至三百元賭本。十足大耳窿,幸好一切是遊戲,一場遊戲一場夢。

不過,朋友也相信,儘管是遊戲,但心理跟去賭場的賭徒差別不多。那就是,贏了不肯走,必定輸光才回家。這方面,自己也同意。因為人總會以為幸運一來,一定不輕易放棄,不斷的贏,失去理智,反過來一兩鋪輸掉,會心有不甘,總會對自己說,一定要贏回之前的才罷休,最後,不但贏的輸掉,心裏總想分多一杯羹,結果人人皆知。

可能自己不會賭,也不愛賭,所以沒法明白賭中尋樂的心態。勝利對許多人來說,就是快樂,但真正的快樂,到底是什麼,無敵又如何,最後剩下還不是痛苦。

尋找快樂,原來是重複製造痛苦,因為在脫離痛苦的時候,才要感到快樂,多諷刺,快樂與痛苦是對難兄難弟,以為各不相讓,原來相親相愛。

哪管只是遊戲,也祝願朋友在輸輸贏贏中度過每一個晚上。

[林燕妮]

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

太依賴


太依賴

26-10-2015

從前念乘數表,輕而易舉事,相信現在的教學方法仍會沿用,且,這等於英文26個字母,一切都要有基本概念。

只不過,你會發覺自己記憶力不及從前,以前記電話號碼的本領,去了哪裏?差不多被手提電話吸去。從前記電話號碼,由六個字到七個字,到今日八個字,毫無難度,現在則是問電話電話號碼,撥來撥去,輸入姓名才可以找到。有時被人問朋友號碼,也要對方等一等,因為電話號碼在手提電話內。

有一日電話壞了,甚至失掉了,那可大件事,彷彿與世隔絕。有時候換新電話,隨時在「轉機」時出現問題,失了些聯絡號碼,這又煩了,一是問其他朋友,一是要待朋友來電,總之,對電話的依賴,也不可說不過分,至於朋友的我來個備份,怕只怕我連備份也會遺失。

以前計數,可以的話,大多心算,特別是簡單加減數,既快且準,現在又是依賴,要計數,將手提電話內的計算機找出來,連筆算也慳了。

所以說,人類似乎離不開科技,倒想起以前跟朋友到菜市場,看見那些賣菜賣生果的,計算方法也真快而準。香港人以一斤十六計算,譬如說二十元一斤,半斤就是十元,但要十呢,我們便得以二十元除十六再乘十,但那位菜嬸可以立刻說出來。其實她的方法是半斤多二,八十元,二就是二元五角,於是十元加二元五角,合共十二元五角。

朋友說一次她買雞蛋,二十元十二隻,她用計算機一除,每隻1.666元,不易計呢,那賣蛋婆婆教她,十元六隻,五元三隻,那就易計許多了。那是每個行業的智慧。如果一定要依什麼公式,倒是沒有可能,正如那些公公婆婆,他們的人生智慧比我們高許多,經驗也豐富。

三人行必有我師,其實如果二人行,也有機會說對方是我師。多留意,多觀察,小孩子也可以對成年人有啟發,問題是成年人只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,自我關閉。

[林燕妮]

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

怎樣死


怎樣死

25-10-2015

特首以一句﹕「牢騷太盛防腸斷」回應被人問「幾時死」,成為城中另一熱話。

「幾時死」也真是個問題。一個沒有人能夠真正解答的問題。

如果問,當你自己知道幾時會死,你最想在未死之前做什麼,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答案,是真是假,也真要問自己的心,因為,除非你有預謀地結束生命,否則,幾時死是個難以預言的問題。

之前看過一部電影,《死神來了》,總之,邊看邊怕,怕得幾乎不敢往搭飛機。片中有許多預兆,令人覺得死亡迫近。好像是描述一個男生有預感自己與老師同學所乘搭的客機有空難,上機後他與幾個同學被趕下機,逃過一劫,只不過,原來那只是幾個劫後餘生的人,死亡之路的開始。

之後,一個又一個離奇死亡,男主角為救朋友犧牲性命。總之,死神要來,你是擋不住、跑不掉。片中情節記不清楚,但那些預兆也真令人邊看邊驚叫。

乘搭什麼交通工具,總有一個final destination,最終目的地,人生最終的目的地,就是死亡,任你如何精明,如何富有,還不是殊途同歸。

只不過,死前與死亡的過程,更加叫人疑慮。所以,「幾時死」對自己來說,似乎不是大問題,「怎樣死」才叫人疑惑、憂心、顧慮。正如說,好死不如賴活。

有人說,夢中死最好,也許是對的,自然而去,只不過之前有否掙扎過、痛苦過,已不清楚,也沒有人需要知道。至於近年出現不少猝死個案,也是快而準的死法,起碼少了一重折磨。

失去活動能力,要人照顧自己的可以說是半生不死,對我來說,那是大折磨,真的要求「被」「去」,求賜安樂死。希望死後可以將有用器官捐出,造福另一群人。

生活就是要生命活躍,失去活動能力的活,就是痛苦。所以不需要知「幾時死」,只想知會「怎樣死」。

[林燕妮]

讓人三尺


讓人三尺

24-10-2015

待人處事,總要有容人之量。

正如你對自己嚴格,要求高,是好事,是應該。但對其他人的要求,是否一樣?沒有兩個你,就算是兄弟姊妹,甚至是雙生兒,也有不同性格、不一樣喜好。

又如你愛整潔,要求家中一塵不染,但並不表示你可以迫使家裏每個人都依你方法行事,許多時候,爭執由此而起,沒有人可以調解,因為那是你的主觀,你的自我要求。要其他人迎合,絕不容易。

古人有句話,人至察則無徒。那是說人太精明,會令自己沒有朋友,因為你要其他人不能犯錯,但人誰無過,要人符合你的要求,最終會出現摩擦。許多潛在的衝突,漸漸浮現,朋友疏離,甚至親戚朋友也會不想跟你見面。

人,就是怕人對你好。你對我不好,我可以名正言順,心安理得的跟你淡出,但如果有人對我好,心也喜時也不安。不安不是擔心,而是覺得,我應該以怎樣更好的方法去令對方覺得舒服。

能夠容人自能得人心,以至得天下。人的性格是你敬我一尺,我敬你一丈。說一個三尺的故事。

清代有位大學士張英,在朝廷當官時,他的家人與鄰居因房屋建築問題而起糾紛,兩家人各執一詞,互不相讓。張英的家人特別寫信叫他出面干涉,張英知道一切後,並沒有以官威去欺壓鄰居。

他只回了四句話給家裏人說﹕「千里修書只為牆,讓他三尺又何妨。萬里長城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。」

張英家人看完這封家書後,主動讓出三尺空地,此舉讓鄰居反過來將那三尺退回,兩家人沒有爭拗,和好如初。

是的,讓人的結果可以將不和諧變成和諧。過分執著會令自己不開心,也令朋友覺得不自在,想來也覺得沒有必要。

讓人三尺,令自己心寬之餘,也可以令對方舒懷,除了自重,還得要尊重對方。

[林燕妮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