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

唯有愛


唯有愛

28-9-2016

雖然說家中雜物已經清理得七七八八,但剩下來的三三二二,總有不少是欲丟未捨得丟,藕斷絲連的千絲萬縷。

就在那件衣物、那幅照片中,多少人與事,點滴游走於其中,往事依稀,感覺清晰,幾乎每句說話,也一併活躍跟前。看一件黃色連身衣,是他留下來的,是故意還是不經意,沒有關係,因為我相信他是有心的,如今,他可能已忘記有這一件往事,只是在我的心目中,翻開戰衣的那一剎,是千錘萬斤的沉重,現在的他,可會過愉快的生活,沒有人可告訴我,擁舊物念舊情,也是快樂。

儲了十幾箱照片、剪報,在一次又一次的遷徙行動中,有的丟了,有的失了,有些仍散在家中某些舊箱子內。如今,安然放在櫃內的是幾張家庭照。儘管母親愛整潔,衣物舊物順手而丟,但對於家庭照片,她會好好安放,廳內掛一幅,書房內有一些我們小時候的合照,今天看照片,有種不知我看他們,還是他們看我的感覺。

照片中的每個人各有表情,髮型衣飾,已經過時,可以說原來笑容也過時,但此中盛載的,是一家人不可磨滅的親情。能夠久不久拍下一張全家福照片,是件開心事,看照片中各人笑意盈盈,此情難再,天上人間,唯有互相祝福,莫道天涯遠。

還有不少書信,當中讀者寄給我的仍有一大堆,總會覺得,作者與讀者間的感情交往,更形珍貴。那種親切感,依然窩心。縱然相識,原來又不曾相見過,那是一種遙遙的關懷,在今日已無私隱,互聯網四通八達的世界中,執一封封信件,難得而實在。

除了收到的信件,其實也有未曾寄出的一封。看看筆,有點陌生,再看字型,確是早期林體字,那時寂寞那時情,天南地北的說話,流露出當年無掩飾的少女情懷。

還有不少生日卡、問候卡、兒子畫給我的卡通卡,當然也有你的一信一紙在內,打開箱子,翻出點點滴滴,原來,過去的日子,就在指間流走,唯有愛可永恆。

[林燕妮]

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

溝通文化


溝通文化

27-9-2016

今年港姐誕生後,大家的焦點不再集中於「美貌與智慧」,反而將話題轉移到她的語言藝術之上。語言是人際間溝通的一道橋樑,有時是互動形成,有時是個人感覺。

語言是否做到溝通效果,其實可以分為兩個方向去理解。語言能力是指語言的勝任能力,透過你的說話,去將一件事情說出來,令大家明白你想要表達的意念。而溝通能力,是說話的人能否設身處地為對方想,作出適當表達,令對方容易了解並且接受。兩種能力似乎相近,但又有一定差別。

正如說,不少導師語言能力高,滿口專業名詞,運用字句準確,但他能否說是位出色導師,也不盡然,因為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不能互動,於是,他有他說,學生有學生聽,形成教學浪費。相反,如果一個普通導師,但有與學生溝通的能力,學生明白他的每一個論點,將教學兩者融匯,是兩者皆可得益,將複雜簡單化,就是成功的傳授技巧。最怕遇上一些愛拋名詞,卻又一知半解的教學方式,隨時令學習意欲中斷。當然不是說要教學者插科打諢,但首要的是如何將說話說得清楚,將信息正確傳遞。

說話除了說得清楚外,也要加上說得適當。不是說要迎合人,但總比說些刺骨的說話好。見個多年不見的朋友,肥胖了不少,也不用直接說你肥了,不如說你豐滿了,或者說近來養尊處優,心廣體胖。對方其實也知自己肥胖,但太直接可能令對方尷尬,倒不如說另一個詞彙,之後也好說話。

除了說話,肢體、眼神、臉部表情也可發揮另類溝通功能。互相擁抱,交換一個眼神,以至拍拍對方肩膊,已是不需要言語的說話方式。許多時候,握手也是語言傳遞。正如不少象徵意識的手勢,豎起大拇指、做個V字符號、簡單如BB也懂得的搖頭點頭,都是溝通能力的正常動作,可以說是溝通文化。

每個人都有種獨特的表達能力,多觀察,多傾聽,你會發覺每個人都有可愛處與需求,多了解自然減少許多人際間不必要的障礙。

[林燕妮]


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

搞笑諾貝爾


搞笑諾貝爾

26-9-2016

本年諾貝爾獎尚未公布,一如既往,搞笑諾貝爾獎首先搶閘出籠。不經不覺,這個搞笑諾貝爾已經舉辦了二十六年,即是說差不多有二百多人獲獎。這個被形容為「乍看之下令人發笑,之後發人深省」的獎項,也真有它一定的存在價值。

據資料顯示,日本人得獎的不少,而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,早在1994年已取得心理學獎。得獎原因是表揚他30年來對新加坡公民,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吐痰、嚼香口膠以及餵野鴿的處罰方法而產生的影響的研究。至於同年得到生物學獎的是布萊恩維思里,他發現出前線美軍士兵比後方士兵更容易患上便秘。兩個獎項頒來也可說是合理。

至於今年得獎者之一,英國研究員戴上製義肢扮山羊,在阿爾卑斯山和一群羊生活了三天,其間更與一隻山羊建立起深厚感情,這次研究與山羊一起生活的片段,令他得到這次搞笑生物學獎。扮山羊生活,反不如一名三歲小童,在森林中生活來得緊張刺激,這名小童本來由三隻狗相伴,到森林玩耍,沒想到迷路後,他自己一個留在森林,三隻狗倒是認路回家,家人發覺他失蹤後,立刻到森林尋找,終於將小童尋回,幾天生活在一個熊與狼出沒的森林,小童沒有受傷,至於靠什麼維生,原來是口袋裏的巧克力,所以總相信,巧克力傍身是旅行一寶也。

除了這個扮山羊的取得生物學獎外,另一個得獎的「發明」叫我更感興趣,那是「醫學獎」得主,德國盧貝克大學一支研究團隊發現,如果他一邊手臂痕癢,對鏡子抓另一隻手臂,原本覺得痕癢的手臂便不再痕癢,實在看得我笑了出來,那就大家試試這個搞笑諾貝爾的止痕方法好了。

諾貝爾獎得獎者對後世有一定影響力,不少人一生致力多方研究,就是以取得諾貝爾獎項為目標。不過又覺得,取得「搞笑諾貝爾」獎項也不錯。人生匆匆而過,留下既可令人發笑,又發人深省的研究結果,也不失是好事,平衡緊張又苦悶的生活,值得捧場及嘉許。

[林燕妮]

人不簡單


人不簡單

25-9-2016

人是一個不簡單的個體,這個有思考有感覺的生物體,令本來不複雜的社會,變得複雜,為了維持每個人的需求,人首要的是維持健康,才可以安穩地生存下去。

生存的基本要求,可說是複雜,吃喝玩睡看似簡單,實行起來可以困難重重,一個個關卡就卡在面前。簡單如呼吸一口氣,對普通人來說就是簡單的呼與吸,但對一個氣若游絲的人來說是非常困難。小孩子也知道空氣的重要,什麼樣的生物也不可以缺乏氧氣。一個人只要缺氧超過45分鐘,會對腦部組織做成永久傷害,甚至會變成植物人或者死亡。

然後你又明白,造物者早已造出空氣,大家可以從空氣中得到氧氣。缺氧的感覺自己試過,有窒息的意味,朋友的丈夫就是這樣被送去醫院。近年嚇人的睡眠窒息症人數大增,是不可以小覷的另一熱門症候群。

疾病是陪伴每個人成長的「伙伴」。如果從小到大你認為自己沒有病,那不可以說是健康,極其量是亞健康。

生病的定義不一定是生病。從疾病的角度看,只要一個人不是處於良好健康狀態就是生病。生理上的病痛、殘障,心理上的情緒不穩定、精神異常等等已可以定義為「生病」。

以前的說法是,疾病與健康是兩個獨立個體,卻原來,疾病與健康本身有千絲萬縷的關係。你在這一刻生龍活虎,但在下一刻可以精神不振、疲累不堪,於是疾病與健康兩者同時在一日內出現,在同一個人體內出現。所以說,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證明自己是個健康人。大家只可以用健康的方法去照顧自己,那是自己的責任,因為取決權完全在你自己手上,只不過不少人在有決定權時不去珍惜,最後失了自主權,任人擺佈。

每個人的生存基本需求因年齡階段而不同。小孩子要被呵護,青少年渴望其他人的認同,成年人以事業及家庭為重,老年人最後追求的是身體與心靈的平安。兜兜轉轉,人需要的未必是華衣美食,而是最原始的呼吸自然、進食與排泄取得平衡,以及有一個自然睡、自然醒的生活機制。

[林燕妮]

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

學無止境


學無止境

24-9-2016

仍未能將手上那部蘋果iPhone 6 Plus控制得自如之際,iPhone 7已經登場,又再掀起一片搶機潮。蘋果粉絲總會有種凝聚力,令蘋果這個名字再造另一次傳奇。

喬布斯這位蘋果幫主,離開大家一說五年。傳說中他留下一個個錦囊,需要的時候打開,就像個百寶袋一樣,為大家帶來驚喜,是真是假,也不要去探究,對喬布斯這類天才來說,餘威仍在。那年傳出他的死訊,果粉雖然心裏有數,仍然難掩哀傷。香港的旗艦店,也設立個弔唁的地方,方便果迷對喬幫主的掛念,也是讚揚。

在被診斷出癌症後,喬布斯感覺死亡接近,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中,他說了一番迎接生死考驗的說話。

「沒有人願意死,即使說你會上天堂,大部分人都不會想早死。只是,死亡是每個人的終點,沒有人可以掙脫。死亡是生命最好的發明。由於死亡之前,生命因而作出不停的變革,不斷推陳出新。大家的時間有限,不要將時間浪費在重複其他人生活之上,不要被其他人的思考影響而受束縛,不要被其他人的說話而影響自己,跟從你的心,你的思想,你對事情的直覺。」

對於自己的病情,喬布斯沒有隱瞞,始終,在他處理蘋果那連串發布會,大家都會見到他激瘦、憔悴。但看清楚一點,那是他笑對生死之後的淡泊與超脫,令人覺得,那是另一個喬布斯。更多人說他有點像個得道高僧,跟他少年輕狂,灑脫不羈的性格成一大對比。

天馬行空的思想,在付諸實行之後,足以震驚世界,正如「IMAGINE」那一曲一樣,敢想敢做,幾多失敗之後,總有成功。喬布斯將世界扭轉成另一個局面。他是幸運的,正如他自己說,在很早的時候就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東西,那是他生命最重要的歲月,因為做了許多前未有古人、後是否有來者則是未知的事。iPhone 7的誕生,是蘋果iPhone的另一里程碑,只不過,自己仍在摸索那部iPhone 6 Plus,希望可以進一步運用,更加明白什麼叫做學無止境。

[林燕妮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