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

銷售技巧


銷售技巧

30-12-2017

工作期間,遇過不少口才便給的顧客,他們可以滔滔不絕說一大堆話,然後最後回到原來的起點,希望取得優惠價錢。

基本上,買賣雙方心目中早有一個價錢,並非鐵價不二,只要在一些小節上傾妥,價錢跟自己想要或想付出的並不相差太遠,條件互相配合,生意也就成功。當然,事前的準備需要充分明白,一切水到渠成。

自己認為做大買賣時,總要有多重預備,就如下棋一樣,自己下一子時,要預算出對方有可能的步法,百戰縱不百勝,但勝算總比準備不足的高。

至於做小買賣,倒不是自己強項,但我相信「講價」也需要一定技巧。朋友中有不少高手,價錢便宜了還不止,隨時可以有附加禮物,幾乎是買一打橙也可令人家送她兩隻香蕉一樣。

有時候,售貨員也要一定口才,更要懂得如何推介商品。朋友說,一次往買貓糧零食,看見有件貓玩具有趣,正在減價,順口問問售貨員,這件玩具好玩嗎。怎料售貨員板着面孔說:「我不是貓,怎知道。」

朋友被那售貨員態度惹怒了,連揀選了的物品也不要就走了。她說當然知道對方不是貓,但不應答來晦氣,掉過頭來說,我不是貓,但不少顧客都讚這款玩具貓咪非常喜歡,豈不更好。老闆請了這樣的職員,有點倒米成分,看來也要好好培訓。

說話技巧雖然重要,但最真正重要的並不是技巧,而是禮貌,特別是銷售行業,良言七分暖,顧客開心,自然樂於幫襯。

[林燕妮]


被寵被懂


被寵被懂

29-12-2017



許多男士自認了解女性而沾沾自喜,也有不少女性以為明白男性而覺得自豪。

其實,了解與明白是一知半解,但掉轉來說半解比不解好,一知也比不知好。要完全了解一個人,絕不容易,你明白了解昨日以至今日的他,但你不可能知道他日的他會有什麼變化,正如他身邊的朋友、身邊的異性,隨時可以將你以為的認識改變。

一個男性朋友說,自己與太太的關係愈來愈差,對着我們說搞不懂太太,今天說喜歡的東西,明天可以討厭得不留餘地。

正當這個男性朋友怨聲連連之際,另一名男士挺身而出說:「看來你弄錯了,女人不是要你懂,而是要你寵。」座上女士立刻投以贊成票,立刻為這名男士加分。

說得也對,要懂一個女人,並不容易,也可以說,女人不要你懂她,如果可以選擇,女人希望你寵她。被寵的感覺是溫暖的、窩心的,當然,更希望得到的是一種天長地久的愛寵。始終,人不是動物,自然不希望被當成是寵物,今日寵,明日棄。

作為女性,能夠被懂與被寵是幸福的,但有一點需要注意,不要恃寵生驕,否則失寵的滋味極之難受。

不過,也不是一定願意受寵,如果對方寵你的方式不對,那就不寵也罷,正是受寵變成受驚,那就不划算。

最容易獲得寵愛的,自是笑面迎人的小嬰,還有嬌嗲柔順的小寶寶,看着他們的樣子,怎可以不寵不愛,只要不會寵壞,被寵與寵人的,同樣開心。

[林燕妮]





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

無用之用


無用之用

28-12-2017

每次讀到有關自殺是由抑鬱所致,心下總有種為什麼的悲鳴。

也許,對有抑鬱的人來說,其他人是很難化解,那是種內心的蠶食,將一個人的心掏空了,人變得完全沒有活下去的感覺。有時候,自己也懷疑自己有「抑鬱傾向」,因為空洞的感覺,令人有種我不是我、何必有我的無奈。幸好,那是一剎那的飄過,躺在牀上睡它一覺,生理心理彷彿自癒了,又得為眼前的工作繼續活下去。所以說,工作可以治癒自己許多莫名其妙的怪念,也相信工作或多或少對心情失控的人有幫助。

另一方面,我也相信宗教可以將人的抑鬱化解。不是全部,也可以是部分。我尊重任何宗教,當然,那些導人作惡的邪教除外,我相信那是給自己的另一種精神鼓勵。

面對「神」,自然有種被愛、被原諒的開懷感,那是一種生命價值觀與自我存在的良好關係。抑鬱的人最大問題是覺得自己沒有存在價值,容易走上自毁的路。有人覺得,自己是無神論者,沒有問題,正如說,神在自己心裏,又如佛教徒會認為佛性存在自己體內一樣,那是將自我尋回的另一種方法。

今天世界紛亂。數千年前莊子已提出「無用之用」的想法,不以有用或無用去判斷一切,包括價值。宏觀看萬物,自然不會出現偏頗情形。「無用之用」套在一些無神論的人來說,效果一樣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

寶寶福音


寶寶福音

27-12-2017



聖誕假期,最忙碌的應該是大家的手機,每天叮叮咚咚的在響叫,朋友四方八面傳來信息。這個還未來得及看清楚,另一個又登陸,微信一堆,WhatsApp又一堆,加上facebook又一堆,總之每個時段有新信息,手機疲於奔命,我眼球也不斷受訓練中。

也是好事,不少失聯的朋友在手機中出現,回一個信息,甚至回傳一幅圖片,在佳節中透過手機互打招呼。

正如近年神龍見首不見尾的BoBo,要不是偶然傳來信息,也不知道她在香港還是在外地。

收到她的微信,知道她工作忙碌,依然飛來飛去。近來收到她笑說,終於明白如何上傳影片等等功能,令她非常開心,我也高興,可以知道她的近况。

聖誕節,收到她傳來的一段「聖誕福音」,甚有意思,不妨抄錄下來,讀者可以感受一下其中哲理:「當孩子不麻煩你的時候,可能已長大成人遠離你了;當父母不麻煩你的時候,可能已不在人世了;當愛人不麻煩你的時候,可能已去麻煩別人;當朋友不麻煩你的時候,可能已經有隔閡了!人其實就是生活在相互麻煩之中,在麻煩之中解決事情,在事情之中化解麻煩,在麻煩與被麻煩中加深感情,體現價值,這就是生活。所以說要珍惜身邊麻煩你的人!也感謝我曾經麻煩過的人。」

是的,人生總會遇上不少麻煩事,更有遇過不少麻煩人。回頭看看想想,原來,有麻煩竟然比沒有麻煩好,那就是人生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

珍惜共聚時


珍惜共聚時

26-12-2017

今年聖誕,提早慶祝。兒子說年年吃火雞,不如今年吃盆菜,中餐西用也不錯,朋友們都說好,於是,由兒子負責食物,幾個朋友在家中共度佳節也不錯。
盆菜送來,果然是一大盆,原來網上訂購的是大盆菜,十二人分量,看來各人都要出盡「吃」力去消滅盆菜。
傭人將熱騰騰的盆菜搬上枱後,大家各就各位,向着目標進發。小小鮑魚,味道不錯;有個福袋內有乾坤;髮菜蠔豉,為大家帶來驚喜,雖然不是大大隻蠔豉,勝在夠味,吃了一個又一個。
基本上,自己最喜歡盆菜底層的食物,蘿蔔豬皮,軟軟腍腍的,將整盆食物的汁液全部吸收,實在是盆菜內的精品;還有芋頭,粉粉香香,也是至愛之一。至於其他的雞鵝豬手類,只可以淪為配角,沒有辦法,物以少吃為罕,還是多吃蘿蔔豬皮。
相信近年大家吃着的,都是「港式盆菜」,盡量迎合香港人口味,也合乎一家人圍盆共吃的開心。只不過,在各人努力下,大盆菜大約只消滅一半,剩下的足夠多吃三餐,看來下次再訂購時,找一些大致八人分量的已經足夠。不過,自己是惜食者,不會浪費食物,朋友叫我將燒鵝豬手煲粥,是個好建議,多一樣選擇也不錯。
能夠跟朋友圍盆共吃,慶祝佳節,也是難得的窩心,想起當年,母親叮嚀各人回家共吃晚餐,也真有她的意思。今天也一樣,雖然不算人面全非,但也覺得有點無奈。珍惜眼前人,仍然是這一句。
[林燕妮]



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

喜歡容易愛艱難


喜歡容易愛艱難

25-12-2017

喜歡一個人容易,愛一個人艱難。

喜歡就是喜歡,沒有特別可以解釋。喜歡一個歌星,哪怕他忽然唱來走板失聲,你可以原諒他,甚至為他編造十個理由去解釋,這是因為你喜歡。

喜歡寵物也一樣,有人養鼠,有人養蜥蜴甚至養蛇,你覺得恐怖,養的人覺得那是他的喜歡,沒有人可以阻止。

喜歡是隨意,可以長久,也可以短暫。許多人對自己的偶像,忠心耿耿,那是偶像的福氣。畢竟,沒有承諾,只有一份喜歡。於是,喜歡變得很輕,沒有壓力,揮揮手,甚至話也沒有多一句,不需要交代什麼,更不考慮太多因素。

然而,「愛」就較為沉重,愛由心生,那是種刻骨銘心,甚至有許多人,付出愛之前,少不了計算。什麼也有得失,愛也一樣,當你愛得不分對錯、失去理智時,可以是天長地久,愛得糊塗是件開心事,當看得太清楚時,隨時愛也無「心」,留下的是「受」,一切也得自己去受。

暗戀一個人,總有愛的成分在內,那是夾雜着快樂與痛苦。快樂是因為在你付出的同時,充滿幻想,自編自導自演,哪管對方反應。只不過,當回到現實之時,那是無形的失落,因為,愛成了一輛一去不回的單軌車,隨時因愛成禍。

愛與喜歡,總有分別,怕只怕時間久了,愛與喜歡淡了,可以放棄還可以,否則,成了自我的感情枷鎖,難以解脫,難以瀟灑。

[林燕妮]




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

不曉得玩


不曉得玩

24-12-2017

有很多玩意我是不曉得玩的。簡單如十三張,我也不曉得,所以有我在的時候,朋友們就不玩十三張。

我很內疚,阻止了人家玩的樂趣。說起紙牌遊戲,我懂得的不多,也就是說,我的樂趣不多了。常常十分自疚,因為我的不曉得而弄到朋友們不能玩。其實我是不介意他們玩而我沒有份兒的,可是朋友們太好了,我不懂得的他們就不玩,遷就我,我真是十分不好意思,其實我可以一個人坐着,什麼也不玩的。我懂得玩的牌戲太過簡單,他們都不願意玩,所以為了我一個人阻止了大伙兒的玩樂。

我不介意別人都玩而我一個人坐着的,不過他們太細心了,就不讓我一個人坐着,我都不曉得我有什麼福氣,能有一班這麼好的朋友。大家都知道我是不介意的,可是他們就介意我不介意,這是福氣,但也是晦氣,阻止了人家玩。

你可以說朋友們很疼我,他們真的很疼我,我不值得的。朋友的好處正是這樣,你不懂得玩的他們就不玩,以免你落單一個人無所事事。但是我真的不怕落單,因為我知道落單也是我自己的問題,人人都會玩就是我一個不懂得玩,落單的原因是我自己而不是別人,為什麼他們要顧及我呢?

說到這裏,我真的要感謝我的朋友們如此照顧我,另一方面我也十分不好意思,因為我懂得玩的東西實在不多。為什麼我懂得玩的東西那麼少我也不明白,從小到大都很多朋友,為什麼人家會懂那麼多東西而我卻不會,想來想去都沒有理由,也許是我沒有碰上可以學各種玩意的機會吧。

[林燕妮]

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

捨得起


捨得起


23-12-2017


世上叫人捨不得的東西實在很多,有形的,無形的。


我們一般人捨不得的,是帶有感情的物件。跟好朋友一幀合照,跟老朋友一樣的T恤,一雙爸爸送給他的鞋子,都是跟人接上關係的。只不過只有本人才感受到那種情感的牽引。也許,動物也有牠們的感情,更有牠們寄存感情的方法。


我們珍惜的通常是與人有關的事物,因為其中帶着我們的生活。朋友是我們生活中的部分,父母是我們生活中的部分,兄弟姐妹也是我們生活中的部分。人生是由許多部分組合而成,所以,當我們失去其中一個部分時,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隱痛。別人眼中的堅強,許多時候是迫於無奈的裝飾。


又說睹物思人,那麼,將所有物都棄掉,那就可以不思了嗎,完全是錯的,除非你根本不是捨不得,否則,不睹物,也可思人,因為一切一切,早已烙在你的心上。人如是,事也如是,不要以為自己瀟灑,那是自欺欺人的想法。


捨不得是個人感覺,你眼中的寶物,別人會認為廢物,生前可以保衛,死後可能第一時間被人離棄。所以,最珍貴的捨不得,是連串記憶,怕只怕有一天,患了失憶時,就如電腦遇上病毒,將一切刪除。


有些人說他們不會重視人與人的關係,其實他們是沒有發覺,對他們最重要的,都會跟人扯上關係。有時候也會想,在捨之時,不妨多感受那點得,人生縱然不會完美,卻會明白人人還有許多捨得起。


[林燕妮]






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

遠離冰毒


遠離冰毒

22-12-2017

儘管政府近年已不斷推出「向冰毒說不」的宣傳片,但似乎吸「冰」的人愈來愈多。原因是冰毒價錢較其他毒品便宜,更大的原因是容易買得着。

日前一個懷疑吸冰毒後神志不清的母親,涉嫌將女兒殺害後,更將受害女童肢解。暫且不知道是冰毒引起還是其他原因,但事件可說令人震驚,一個可愛女孩,竟然被自己的親母殘殺,寧不叫人痛心。母不母,稚子哀,一條生命就此消失。

毒品是一種「不可一」的物品,許多人以為自己自制能力高,吸一口不用怕吧,誰知道,一口誤一生,不但誤自己一生,還會連累其他的朋友,甚至親人。

根據精神科醫生解說,冰毒會釋放一種對腦神經傷害極大的成分——多巴胺。最恐怖的是,一旦服食兩至三個月,以為可以戒掉,但已經對腦神經造成嚴重破壞,隨時出現幻覺,那是極度危險,不但自殘,更會對身邊事物作出摧毁。一切不由自主,清醒後對做過的事已不能追回。

如何令吸毒者遠離毒品,需要社會大眾及政府盡力掃毒。當然,最重要還是吸毒者認真知道及明白一切的後遺症。「向毒品說不」,應由阻止吸入第一口開始。

不少人以為毒品可以減壓,其實正常減壓的方法有許多種,簡單的是去跑步,也可以參加其他活動如唱歌跳舞看電影,走入社群總比自我封鎖為佳。由吸毒引起的社會事件,是冰山一角,如何破冰滅冰,需要各方面配合,令香港成為個無冰城市,「躲開咬人狗,遠離吸毒友」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

捨不得


捨不得

21-12-2017



我們每個人都有捨不得的東西,捨不得穿的衣服,捨不得用的物品,捨不得吃的食物……結果,捨不得穿的衣服長期鎖在衣櫃,變了過時的款式,實在是不穿白不穿。

捨不得用的物品也一樣,除非是古董,不然放久了不用就變成過時的東西,捨不得穿的衣服更是花費,衣服放久了一樣會過時,過了時的時候,你捨不得的實物變成了無用的廢物,這就是捨不得的壞處。

但書是不怕捨不得的,我相信沒有人有捨不得看的書。書是很好的物品,你喜歡便看,看完又看也不會「舊」,舊書有時反而變成了我們的寶貝。何况有些書是現在已經沒有得賣的,所以藏書是真正做得過的事。

朋友也是,沒有捨不得見的,只有捨不得不見的。朋友是我們生命中的一筆財富,有情有義,有說不出的好處,所以我們是捨不得不見好友的。

物質倒是沒有什麼好捨不得的,除非你是收藏家,一般凡人,物質有時便有,沒有時也無所缺,只有收藏家對物質是很重視的,因為他們收藏的都是很珍貴的東西;但對非收藏家而言,根本分不開什麼是珍貴什麼是不珍貴,所以物質對多半人來說,是可有可無的。如說相框收藏家很重視某個相框,但對一般人而言,這個相框跟那個相框有什麼分別,就說不出來了,總之相框就是相框。一九二年的,收藏家說是寶貝,一般人只看見一個舊相框,不會覺得有什麼寶貴之處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

孩子看朋友


孩子看朋友

20-12-2017

說起媽媽的朋友,總有種親切,也許小孩子的世界中,沒有自己朋友前,媽媽的朋友自然就是我的朋友。雖然不會跟他們談天說地,但在她們的對話中,依稀感受到每個人的性格,當然更會感受到哪一個媽媽的女朋友最疼我,自然地我也會對她特別親切。

小孩子許多時候就是憑直覺,誰對他好誰對他沒有那麼好,全然記在心上,沒有特別原因,總之自自然然就會記下來。幸而媽媽的朋友大多很疼我,可能自己從小就是個不會亂吵亂叫的小孩吧。

現在的孩子,大多不會被帶往父母朋友聚會,其實,從小帶自己的孩子去認識自己的朋友,有許多好處,一是訓練他們對長輩要有的禮貌,一是可以令小孩子有機會見到不同類型人辦。

媽媽很少批評朋友,但我倒有自己的看法,有時候,我還會將自己的觀點告訴媽媽。難得的是媽媽不會當我是小孩子亂說話,她會留心聽我的分析,我相信媽媽絕對知道,小孩子的看法較公平,起碼,小孩子不會針對那個人有多少身家,富與貧對他們來說,差異不大,誰好誰不好,全然發自心內。

很感謝媽媽讓我認識她的朋友,不同的人代表不同世界觀,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,也由此而起。

所以,非常鼓勵父母多帶自己的孩子,去認識他們的朋友,哪怕孩子願意陪着你出席每個宴會,總有一天,孩子有自己的世界,自有他們的交友天地,用不着你擔心。

[林燕妮]


《20種港式成長》




20種港式成長》

19-12-2017



人生的幸福,不在於如何光輝燦爛,而在於如何令自己有歷久常青的感覺。

正如讀着由長者安居協會著作的《20種港式成長》一書,寫出二十個地道港式成長故事。

故事中有我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物。平凡的故事說着不平凡的人生。正如書中所言:「這裏是七百萬人的家,七百萬個不同的故事,或讓人感動,或讓人難過,或讓人振奮,或讓人失落……一點一滴,澆溉在我們的土地上,成為讓世界不能忽視的一點。」

是的,一點能引伸而成許多點,透過二十種港式成長,令我們感受到不同人生階段所經歷過的種種,珍惜每一天,開心過每一天。人生是許多偶然,正如馬仔馬浚偉說:「沒有昨天,我,就不會有今天。」人如此,事也如此,一個社會,少不了人,人少不了需要經過青中老等階段,痛苦與快樂其實是並存的,這些年,香港也在這階段中循環着,一日比一日成長。

不讀不知,原來在一群熱心人士支持下創立的「長者安居協會」,已經有二十年歷史,這個為長者提供二十四小時支援服務的協會,隨後推出大家都熟悉的「平安鐘」,為不少家庭帶來方便。

20種港式成長》一書所得收益,全數撥捐長者安居協會「慈善計劃」,幫助貧困長者或有需要人士免費使用「平安鐘」和戶外平安鐘「隨身寶」二十四小時緊急支援及全面關顧服務,值得大家支援。小小付出,溫暖人間。

[林燕妮]

夜貓非貓


夜貓非貓

17-12-2017



以前的工作時間,沒有定時,隨時忙得天昏地暗,兩天兩夜不用睡覺是等閒,被人稱作鐵人,想來是為勢所迫,死線一根根在眼前,幸好事事順利過渡,是逼出來還是有幸運之神眷顧,也不用去探究。

日夜忙得顛倒,被朋友喚作「夜貓子」,也許是愈夜愈清醒的關係。之前還以為貓子是形容貓兒愛在夜間行走,所以是夜貓。今日讀到一篇解說,原來在古代,夜貓子是種鳥兒名稱,名字本叫鴟鵂。

鴟鵂是貓頭鷹一類的鳥科禽鳥,怪鴟類,每逢有雨,牠就會發出叫聲,可說是聞鴟鵂聲而知雨至。而且目光銳利,蟲子類在夜間出沒時,也難逃牠的捕獵。但有趣的是,鴟鵂在日間視力較弱,大樹在眼前也會看不清楚,實屬怪鳥一類。

「夜貓子」原來不是貓,而是一種鳥類,那另一種鳥類的名字更有趣,名喚「漫畫」。「漫」字與「謾」相通,漫畫就是今日所說的白琵鷺,屬於大型水鳥,嘴巴長直、扁闊,喜歡在淺水的地方覓食。覓食時張開大嘴巴在水中不停劃動着,十足人在彈琵琶一樣。

還有一種大家都聽過的,叫「比翼鳥」,為什麼叫比翼鳥,就是不比不能飛,還有別名叫作蠻蠻及鶼鶼,甚有現代人在稱呼別人時的「扮親切」感。

幾種鳥兒說來絕不荒誕。原來更「荒誕」的是「荒誕」原本是一種愛說大話的怪獸。至於世上是否仍有其他更古怪的鳥兒與獸類,也得好好考證。只是今天自己「夜貓子」的習慣已作修訂,成了早睡早起的工作人。

[林燕妮]

媽媽的朋友


媽媽的朋友

16-12-2017



為什麼我會寫媽媽的朋友呢?因為剛才想及舊日,她們的名字一一浮上腦袋。我是長女,小時候媽媽就只有我一個孩子,所以她跟她的女友們見面,通常都帶着我,她們名字,也深深嵌入了我的腦袋。愛貞姨、李姨、雲裳姨……一個又一個地浮現在我眼前。

別以為女孩子不懂事,她們的性格也一一嵌在我的腦袋裏,這個是這樣,那個是那樣,都是很清楚的。別以為孩子小,什麼也不懂,我知道誰最愛批評人,誰最和氣,誰最慷慨,誰最計算別人的身家,誰最接受朋友們的一切。在我小小的世界裏,已經有好些不同的人物了。

最記得有一個是很勢利的,誰有錢誰沒有錢她分得很清楚,也全記起來,別以為我少不更事,她的分析我都是懂的。

媽媽的朋友之中,性格好的佔大多數,性格不好的只佔少數,但我明白媽媽為什麼跟性格不好的也做朋友,因為她們對媽媽也好。媽媽不是個熱情的人,但她是個交朋友很老實的人,喜歡你便交,不喜歡你便打招呼為止。

媽媽沒有敵人,因為她從來不說別人閒話,也從來不會倚高踩低,她是個很正直的人,媽媽的女朋友們都很疼我,大概因為我是唯一的小孩子吧。這種情形在我長大了之後也改變不多,不為什麼,只因為她們認為我是乖孩子。感謝媽媽很少在朋友面前說及孩子,如果說及的話,我自然不是那麼乖了。

[林燕妮]

簡而清


簡而清

15-12-2017

想起簡而清及簡而和。現在也許沒有人知道他們兄弟倆,但在我開始寫稿的時候,他們是很活躍的。清、和兩兄弟既不年輕也不英俊,但女性朋友卻特別多,寫稿的女子全部是他們的朋友,漂亮的更是他們特別的好友。

也許你們會問,他們憑什麼有那麼多女性朋友。我也想不出來,總之簡而清不選作女性朋友的,條件一定有限。為什麼他們兄弟倆那麼多漂亮有才的女朋友,正是因為簡而清的聲譽。他從來不「鹹濕」,但很有學問,認識了他你不會感到羞愧,反而有「學問」的感覺。我覺得今天文化界,就是少了像他一樣的人物。

簡而清通常是帶頭的,帶頭吃,帶頭玩,他的正職是寫馬經,但那與他的「小妹妹」們沒有關係。

他把所有女性朋友都稱作小妹妹,而事實上也確是那樣,他把她們都當作小妹妹,而不是女朋友。跟他來往是很正經的,不認得他的人以為他是風流男性而已。

如今已經沒有這樣的男性了,小妹妹一大堆卻沒有桃色事件。理由很簡單,他沒有桃色心態,選擇小妹妹他喜歡選有文化的,所以他們兩兄弟的小妹妹很多,都是他們的朋友而不搞任何動作的。

回想起來,這是很難做到的一回事,小妹妹很多,但卻沒有桃色新聞,女孩子們都以簡而清為榮,因為他懂得的東西實在太多,並非只會吃和玩。

班社


班社

14-12-2017



如果我告訴你我是暘晞社的人,你大概不知道我是什麼東西,只有少數香港女子真光中學的人知道我是那兒的畢業生。念完小學我便考入了在大坑道的真光女子中學,校園很美,校規則十分嚴。

那時的校長是何中中,她是個完全獻身於教育的人,學生們都十分敬愛她。她的妹妹是我們那年初中一的老師,叫做何尾中。尾中,因為她在家裏是排最小的,所以起了這個古怪的名字。她一樣是全部獻身於教育,那種真誠,是一眼便看得出來的。

別以為我們很土氣,其實我們很新潮,初中一便要創立班社,我們那一班叫做暘晞社,最初我們都不懂得念,原來就是念「羊稀」。創立班社有一個很火的歌舞表演,幾十個學生參加的,是中學幾年第一件大事。

那時我也被選中參加了歌舞劇「火樹」的表演,因為我那時十分矮小,便當了劇中小樹的角色。歌舞劇主要是小樹如何不怕風雨和大石壓着地成長,很有意思的。

真光原來很講創意,小樹如何應付風雨,如何反對大石的擠壓,都是要學生自己把戲分表現出來的,可以說我實在喜歡那種創作。只是外邊人以為真光保守,不會讓學生自我發揮而已,其實我在那劇中幾乎是完全自我發揮,老師也完全接受,這讓我在創作上有很大的自由,也有很大的膽量,這是香港真光女子中學的特色——創作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

稿件的誕生


稿件的誕生

18-12-2017



說起執字房內各同事的功力,令人佩服。聽前輩作家說,任你龍飛鳳舞,筆走龍蛇,也難逃他們的眼力,文章就毫無困難地印出來。不過,功力一重又一重,過了一關又一關,之後就是校對先生一顯身手的時候,始終,在字與字之間的意思,也真由校對先生出馬,一篇整齊的文字活現讀者眼前。

每個作者都有自己風格,風格需要時間浸淫,起初沒有固定文字用法,因此,有時會讓執字的人覺得麻煩,一個字看不清楚,會將執字及校對先生考起。直至我們的文風固定之後,才易解決。總之,對於那些無論你寫得如何潦草也看得出來的執字房同事,深深佩服。

還記得一次,跟個經常傳真信息的朋友在互傳信息,左傳右傳的,竟然將傳真信件傳到編輯的傳真機去。可能編輯先生奇怪為什麼稿件不是寫在原稿紙上,但巧合的是整篇傳真差不多八百字,正是一篇稿件,於是,稿件出來後,許多交叉及圓圈,不是粗話,而是我與朋友通訊時的互稱,她是個,我是個像個8字的,於是稿印出來後,把我們兩個都笑翻了,不過奇怪的是一切通順,上文下理全沒有問題。

直至今天,自己還是手寫稿件,曾經想過打字,但打得太慢,而且手指與腦袋不易配合,想得快時打得慢,結果還是放棄。我的字天生很醜,幸而並不難看,寫到這裏,真的要多謝天天為我的稿件打字的朋友。當然也要向為我校正稿件的編輯少爺說句好,一篇稿件的誕生,並不簡單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

骨灰


骨灰

11-12-2017

朋友告訴我,在骨灰瓶子裏面的骨灰並不是全部骨灰,而只是身體的一部分骨灰。我想這是對的,整個人的骨灰太多了,那樣盛起來會有一大盤,留下一些便成了。

現在不少朋友把親人、愛人的骨灰瓶子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,想起來時便去拜。有些人更不離不棄,乾脆把骨灰瓶子放在家裏,什麼時候都可以打開櫃子,讓自己理一下,對話一下,要是朋友來了想探望一下已逝者,一樣可以開櫃門讓他們再次見一見面。

有朋友把亡弟的骨灰瓶子放在客房的櫃子裏,每有他們兄弟倆的老朋友上來,他便會打開櫃門說:「阿弟,某某來探你了,你們要不要聊一陣子!」

有時他會把櫃子門維持關上,「今天聊天沒他的事」,他們兄弟倆是感情很好的,兄弟兩人之間可說沒什麼私密,生前死後也一樣。我們明白做哥哥的多麼想念弟弟,弟弟的骨灰的確令他有不寂寞之感,所以人不在骨灰在他也把骨灰當作一個活人。

想起來這兩兄弟是一雙活寶,弟弟是中風死的,在昏迷時是微笑着的,去看他,你只會以為那是一個微笑着睡午覺的人,料不到過了幾天,他便微笑着走了。

我想我將來死也是火葬的好,乾乾淨淨燒算了,要是有人收,便收起來,要是沒有人收,便倒在維多利亞港好了,畢竟我是維多利亞港的女兒,回歸所來的地方也不錯啊。

[林燕妮]





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

親愛的我是這樣的走了


親愛的我是這樣的走了

10-12-2017

「今日吾軀歸故土

他朝君體也相同」

這兩句在跑馬地墳場的話是很入人心的,亦是中國人很少見到的,不哀傷也不豁達,總之是告訴你不用見到我的墳墓便哀傷,將來你的軀體也會像我的一樣埋在地下。

不知是誰寫的,非常的開放,一向以來,哪有中國人說:今天我死了,他日你也一樣?其實這兩句話對得不得了。死亡只是凡人所不能避免的事,看了心中也就釋然起來。

當然,我們對所愛的人難以忘記,對意外死亡的人更難忘記,很想給他們一句提點,怎麼做呢?在西班牙一條山路上,便出現了「親愛的我是這樣的走了」的畫面。不是真的把撞車畫面畫出來,而只是把車禍死者的名字釘在出事的角落那兒。

第一次你坐車去到那兒,你不會知道是什麼的一回事,你只會在轉彎角落上看見很多名字,有男的有女的,那些到底是什麼名字呢?原來那些都是在當地遇上汽車失事,撞車而死的人的名字。屍體雖不葬在那裏,名字卻在,目的是提醒心愛人,你不要不小心開車了,不然你也會像我一樣在這兒撞車。

多麼細心的死後贈言,對認識與不認識他的人都有用。好好的一條生命,如今變了做山路上的幾個字,那還有更直接誠懇的警告嗎?親愛的,我是這樣的走了,你現在看到了,你也不想和我一樣吧?

[林燕妮]


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

網外人


網外人

9-12-2017



人是群體動物,但實際是,人是完全可以獨處的個體。

朋友中,有極喜歡熱鬧的,與其說喜歡,不如說需要,要他們一個人吃飯,一個人逛公司,甚至一個人在家,都有自我恐懼症。也真有這類人,他們說一個人完全沒有安全感,在家裏會胡思亂想,又怕失火,又怕有賊人入屋,總之,差點未有想到天花會塌下來。要他們早點上牀休息,又說聽到一丁點聲音也會醒來,看來要自我好好調節,否則情况可能日漸變壞。有朋友建議,叫他養隻寵物,貓也好狗也好,有個寄託。如果以他這類愛胡思亂想的,養隻狗也不錯,可以令他的恐懼感減退。另一個朋友插嘴說,有些動物跟人一樣,非常敏感,容易受驚,到時可能適得其反,更加麻煩。

自己倒認為也不一定,養隻寵物,自然要負上責任,那時候,隨時要將自己化身保護者,恐懼症會不藥而癒,那是自然反應,你給牠關懷,牠自會令你覺得愉快。

至於自己,可以處於熱鬧環境,也可以獨處在家與世隔離,况且,手上有手機,天下大事也知八九,不過,自己多看是世界或香港新聞報道,其他的資訊,可讀可不讀,跟其他「網中人」相比,完全可以置身網外。

能夠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寧靜,是心靈的洗滌。與時並進需要,否則你不知道今日世界的步伐;跟自己獨處也需要,唯有這樣才可以為自己的思想來個沉澱、過濾。做個開心網外人,不要在洪流之中失去原來自己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

SOHO


SOHO

8-12-2017



幾個朋友久未見面,倒不如約出來一塊兒聊天。其中一個問另一個朋友在哪兒工作,那個朋友爽快的說自己在蘇豪工作。

蘇豪,聞名卻未曾到過,只知道是中環的一個小區。朋友笑說,不是在那個地區工作,而是SOHO一族。

那是Small Office & Home Office的意思,即是說他正在家中上班,屬於自由工作形式。他說,SOHO一族為數不少,寫作人、音樂人,甚至漫畫家、網站設計、網絡紅人都可以在家中工作。

自從成為族人之後,朋友說工作自由,終於可以名正言順成了自由人,只不過他又發覺,一旦太自由,反而有點不習慣,時間太多,工作太少,怕只怕有天成了宅男,跟社會脫節,漸漸變成獨孤人士。

其實,工作是生活中一個過程,只要將時間安排好,就可以享受自由的樂趣,彈性工作時間,掌握在自己手裏。正如自己知道要交稿,那就作好編排,特別是遇上出門外遊,自己得要預備一定數量稿件,自然旅途愉快。如果出門時間緊迫,或公幹時間太長,也真要好好編排。

特別是SOHO初期,會令人進入興奮狀態,甚至會認為不妨放縱一下,晚睡遲起,食無定時,由以前的循規蹈矩,到現在隨心隨意,初時會覺得開心,到後來變得有點頹廢。還有一點是,會令身體時鐘出了變化,特別是腸胃最易出毛病。所以,做SOHO人士之前,要好好訓練出一套自制能力,作好安排,如何令自己明白工作與健康要取得平衡。

[林燕妮]

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

十年


十年
7-12-2017

十年。正常來說,人生也真有許多十年。回首驚覺,自己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十年。只是,十歲的小孩子,二十歲的年輕人,到三十歲以後的成年人,每個過程過得又快又朦朧。
曾經寫下許多目標,十年太長了,通常訂下五年計劃,大致分為初中後三個階段,有些可以成功,甚至比預期計劃中快,但有些則是超出預期。用時間來綑縛自己,有好也有壞,但到五十歲以後,應該解除束縛,開始計劃不用工作的悠長假期。
計劃歸計劃,原來工作還是逼着來,也沒太大關係,對自己來說,還是用工作來激勵自己。也許,自己做喜歡的事,同時也可以賺得酬金,寓工作於快樂層面,人也變得更有活力。從來就只怕沒有工作去刺激自己,身邊有些朋友在退休後,竟然患上輕微抑鬱。我想那是他們曾經身居要職,慣在戰場上衝鋒陷陣,一下子百無聊賴,人就變得無所事事,開始產生各種情緒。
十年計劃不尋常,特別是退下主要工作崗位後,如何令自己活在另一個領域之內,真要好好適應。
十年前的你如何,今天會如何,未來的十年又如何。十年思念也不錯。想到蘇東坡的「十年生死兩茫茫」,舊人舊事舊時情,情真意切,一句已深陷人心。
還有,納蘭詞中一句:十年蹤迹十年心,悼愛情也悼知己,人生失意與遂意,盡在迴廊相思地。就在今天開始,每天都以感恩的心去迎接未來十年,茫茫蹤迹,莫道尋常。
[林燕妮]

無求


無求

6-12-2017

每個時期,每個階段,都在重複。重複有如時裝設計,長的短的,闊的窄的,這裏加一點,那裏剪一部分,又成了一個新潮流。只不過在加一點與刪一段之中,可以看到設計師的風格。有不少名店採取不變應萬變方法,也有些在不變之中稍稍偏移,成了品牌,自有一群忠實支持者。只要有品牌標記,自會創立一批消費者。那是你的夢想汽車,那是她的Dream Bag,沒有關係,用自己賺來的錢去買自己心愛的東西,特別珍貴。

如果說,女性有個寵愛自己的伴侶也不錯,一句我想要,明天就會在眼前,當然這是天生幸運兒。對於一個想要,就得要加倍努力工作的職場達人來說,有工作有收入就是最佳保障。

由於每個人對物質有追求,物質製造者自然加以配合,滿足消費者需要。然而,人總有到達「無求」的階段。無求的意思可多着,有的是你已經擁有,那就不用求,有些是你知道,任你如何求也達不到的,不如以無求去處理。更有不少是,當你得到之後,你又會覺得原來不外如是。只不過不外如是之前的想法,最後結果是大有出入。

每個人到最後所追求的,是平穩過渡,保持身體健康,百分百是沒有可能的,任你如何精壯,八十歲如是,九十歲如是,但一百歲之後,身體機能一定撐不住,長生不老但機能總會退化,是必然定律。如何令自己在過渡期中保持清醒,盡量減少要人照顧,那已經是幸福到尾,總之,活着要有尊嚴,那怕只剩下一口氣。

[林燕妮]

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

眼紅記


眼紅記

6-12-2017



早上醒來,覺得眼睛有點矇糊,還以為未睡醒。

到洗手間盥洗時一看,眼睛紅了,看來是捽眼時太用力所致吧。及後吃早餐時,菲傭忽然大叫,指着我的左眼說,眼睛很紅呢。唯有說沒有大問題,叫秘書替我買支眼藥水就可以了。

如是者過了一天,似乎沒有好轉迹象,覺得頭有點痛,不想睜開眼,兒子覺得似乎不是眼睛紅了,立刻到醫院檢查。最後結果是:感冒菌上了眼。住了一晚醫院,終於可以看清眼前事物。

都說感冒菌是可以游走身體每個地方的,怪不得大家都要小心,不可以小看傷風感冒。特別是近年惡菌肆虐,政府已叫市民打預防針,減低染病的風險。

發現紅眼時,也得需要留意,有病人曾經因為眼中風而差點失明。有時候,眼睛會忽然看不清楚,甚至覺得痠痛,有機會是「假近視」。對於低頭一族,因為長時間在短距離內盯着屏幕,會令眼睛內肌疲勞而收縮,令距離出現不穩定情形,有機會是假近視。當然一切以醫生意見作準。

眼睛是靈魂之窗,需要好好保護,不少朋友已經由年年驗眼改為半年驗眼,因為工作上少不了看電腦,跟朋友通訊又少不了看手機,眼睛過度勞損,自然出現問題。

總之,人要休息,眼睛更加需要休息,偶爾滴滴人工淚水去滋潤一下眼睛無妨,但覺得視力出現問題時,就不可以忽視。特別是配眼鏡也一樣,不能掉以輕心。

[林燕妮]



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

一石激起浪


一石激起浪

4-12-2017

香港運動員揭露自己十多歲時被當時的教練性侵犯事件,可以說是「一石激起千尺浪」,正如當事人所說,相信會有其他受害人跟她的遭遇差不多,所以,自己覺得有說出來的需要。

我相信在不少界別中,會有不同受害人,不但女的受侵,男的也不會例外。在每個人的受侵過程中,隨時有自己熟悉的人,更可憐的是,有他們尊敬的人在內。

身體受到傷害,還不及心靈上的創痛,一個曾經令自己尊敬的人,竟然對自己做出這樣的行為,簡直是年年月月的虐待。朋友說,事件披露後,不少人致電到電台,說出自己多年鬱結。其中一個最叫她震動。

那是個八十五歲的婆婆,致電電台說自己在五歲那年,在爺爺的家中被個不知名的男人用手指插下陰,她說給母親聽,之後輾轉傳到爺爺家中,以為可以將那個人繩之於法或作出告誡。全都不是,那個婆婆喚作姑媽的人對她作出「警告」,叫她不可以將這件事說出來。婆婆說自己現在有機會什麼也記不起,但這件五歲時家人或家人朋友侵犯的事件令她耿耿於懷。現在的她,丈夫已死了,親人不在身邊,於是大膽在空氣中說出來。主持人問她如今是否覺得舒放,婆婆說是。

可以想像,八十五歲的婆婆,對自己五歲時發生的慘事如此深刻,恍如烙印。相信不少遇上這類性侵事件的人何嘗不一樣。

愈是親近,卻對沒有反抗能力的小孩露出魔爪,這類人必須嚴懲,奈何提出舉報的個案不多。總之,留心自己孩子的舉動是現代父母的重要一環。

[林燕妮]






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

莫道尋常


莫道尋常

3-12-2017

許多人會對生命中的波折,作出開解。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」,算是個自我安慰,也是對其他人的憐憫來個解釋。

由於你的解說,令想來安慰你的人會卻步,甚至認為你沒有事的,也不用去開解你。但實際是否如此,也不盡然,只不過有類人是不想去面對不如意,就用餘下「十之一二」去減輕自己的痛苦。

說到底,每個人都是有苦自己知,只不過有人會喜歡公告天下。正如家中有老人家的都會明白,有些是什麼也收藏起來,連身體不適也不願意告知家人;有些老人家可不同,有小小毛病也大呼小叫,彷彿全家人都要將焦點放在他身上。不過,兩種性格也沒有錯,那是自我反應,最終還得要看家人如何處理,如何作出適可而止的關心。

為什麼適可而止,因為太關心,有人會覺得你煩,那時反而令對方不開心。如果自我中心的,太關心又會令他更加自我,偶爾少了一點關心,他又會覺得大家不注意他,自然不開心,多麻煩。

處世難,處家人也難,遇上喜歡長嗟短嘆的,過度的安撫又會有反效果,總之,就是一個難字。有時候自己也在想,自己是難還是不難。更向身邊朋友說過,發現我出現囉唆情形,必須立刻提點我,不過他們似乎倒不擔心,其中一個說我沒有這種煩人本領,心裏慶幸之餘,也不禁對自己說千萬不要學會煩人本領。

山一程,水一程,故園無此聲,休說生生花裏住,惜花人去花無主,人生原是過客,尋常客旅。

[林燕妮]

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

值得關注的問題


值得關注的問題

2-12-2017

作為運動員,最大願望是可以在國際比賽場上取得獎牌,為自己付出的努力取得成績,不負辛酸,換來回報。

自己對這群專心付出、犧牲不少時間、流汗也流淚的運動員,不管有否取得獎牌或名次,都為他們的堅持致意。

沒想到,近日報章的報道,令人吃驚得說不出話來。原來不少運動員,竟然受到教練性侵犯,不少更是十二三歲的小小運動員,可悲可惡。那是體壇上的大醜聞,犯法者必須受到嚴懲。

方才扼腕慨嘆,沒想到香港體壇也有着披着教練外衣,卻是對運動員作出性侵的禽獸教練。更可悲的是當事人那時候的年紀才不過十四五歲。

與其說禽獸,倒不如說那是禽獸不如,對一個年紀小、不懂得反抗或不知如何應對的小孩子,作出如此行為,可說是埋沒人性,失去良知。

利用小孩子赤子之心,以為對方是可以信任的人,作出侵犯。為一己之慾,令小孩子留下一生不可磨滅的痛苦,更嚴重的是日後隨時有創傷後遺症。

運動員取得獎牌,背後辛酸不足為外人道。如果只是訓練過程辛苦,可以說是無可避免,但在精神受到的傷害與折磨,卻是年年月月,一生一世。

不要姑息養奸,看來大家也得關注這些問題,特別是年紀細小的運動員,不懂得如何表達曾經遇過的問題。作為運動員的家長或親友,更加需要對子女關注,觀察他們的行為。

[林燕妮]










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

跨性別


跨性別

30-11-2017

曾經認識一個決意跨性別的男孩子,稱他作男孩子,因為他仍是「他」,只不過他的心早已決意將自己認作是「她」。那時候,他在一間餐廳當侍應,有意無意地會過來跟我與朋友聊聊天。直至一天,他說要將一個秘密告訴我們。

他已在政府醫院排期接受變性手術。雖然覺得平時見他露出女子嬌柔一面,但沒想到他變成女性的決心是如此決斷。基本上,要「跨」過一個性別需要經過不少關卡,生理上心理上作出評估固然,這個小男生說得要注射女性荷爾蒙,過程並不好過。

我與朋友只能向他作出支持,因為相信跨性別人士並不是一時之意,而是長時間的自我判斷。記得他還問我,如果我的兒子將轉性為女兒,我會反對嗎。我的回答是「不會」。聽後他幽幽的說,他的媽媽最初反對,但他執意已決,長時間的爭取下,他的媽媽才開始接受他的選擇。

我也相信父母聽到自己的子女忽然說要變性,總會大受刺激,不肯接受。但說到底,父母還是愛子女的。與其要他/她們活在一個覺得討厭的性別裏,倒不如成全他們、支持他們。愈是激烈反對,出現反效果時,要修補已不容易。

跨性別人士需要社會包容,概括而言,他們是人,自然有人的權利,不過如何將不方便化至方便,例如將洗手間清晰分類,減少不必要衝突,也是急市民所需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

豐儉由人


豐儉由人

28-11-2017

豐儉由人,不單是形容衣食住行。

數萬元一件薄褸,跟幾百元的一件羊毛衣一樣可以保暖。食也如是,你可以鮑參翅肚、和牛刺身,也可以清菜雞蛋,吃得津津有味,營養豐富。至於住屋,也真要看經濟如何,也得要看你自己需要與負擔能力。你可以節衣縮食,日做幾份工作去維持供款,也可以申請公屋或居屋,得要看申請資格。總之,自己度身訂做,千萬不可太緊或太闊,否則同樣不會舒服。

行就更容易,可以請司機,可以自己揸車,可以坐的士,可以坐巴士,總之,什麼交通工具也可以選擇,也是豐儉由人。記得聽過一個真實故事,那時候到外國,大多是乘搭輪船,船票頭等與次等,分別也大,有個富翁級人物,每次都是坐次等,朋友問他原因,他說頭等次等,大家都一齊到站,不需要特別花費。可以說節儉,也可以說是孤寒,但他自己也不計較,其他人也不用多說一句。衣食住行外,原來還有一樣,是醫療費用。

香港另一處花錢如流水的地方叫醫院,私家醫院的收費,令人咋舌。同樣住兩晚,做個縫針小手術,私家醫院收費動輒數萬,相反,政府醫院才不過一千元之內。朋友知我是個烏龍大王,人又心急,是個容易受傷的女人,所以經常提醒我,「平安值萬金」。一點也不錯,小小損傷,要到私家醫院處理,結帳隨時數萬,連兒子也提示我,慢慢行,值萬金。當然,除了結帳付款時「肉痛」,身體有損傷更痛,所以,也真要提醒自己,慢慢行,不可心急,實行慢活保障身心。

[林燕妮]


膽量製造機會


膽量製造機會

29-11-2017

做人,也真需要一定膽量。特別是在工作,當然更要說的是結交朋友之上。

許多人總有種心態,以為對方既是公司總裁,日理萬機,怎會有見其他人的興趣。於是抱着肯約他也不肯見的心態,自己為對方下了個定位。

要知道,日理萬機的人,還不是人,同樣需要吃飯,需要約會。問題是,你不敢約不敢試,對方根本不知道。正如有許多慈善團體,需要一些名人效應,那就更加要嘗試,名人歌星,如果不知道有這樣的活動,當然不會出現。香港其實有許多低調的藝人,出席慈善活動,那是他們的支持,不是樂意藉什麼活動去增加知名度。

我在宣傳部工作時,抱着何妨一試的心態,可以請出不少意想不到的嘉賓,許多人奇怪,怎樣這黃毛丫頭,竟然可以請到粒粒巨星,只能說一句,除了敢試之外,更需要有誠意,尊重對方。

有點知易行難,但既然知,那又何妨行下去。起碼自己增加多點經驗,哪怕被拒絕。有時候對方要外出登台,自然沒有時間參與,千萬不要以為對方耍大牌,更不要尋根探究什麼問題,不可用「以為」去解釋,今次來不了,一於下次再邀約,總會有用不完的機會。

想交朋友更加不要用以為「對方會拒絕接受」去嚇怕自己,正如男士對心儀的女性一廂情願。女的沒有拒絕過他,他卻從暗戀到狂戀,之後女的嫁人,男的自覺失戀,可惜女的根本什麼也不知道。男的苦戀,只能說是咎由自取。

[林燕妮]

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

難能可貴


難能可貴
27-11-2017

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。前一句可以說是不少人的格言,只不過,不吃肉不等於一定可以瘦身,至於居是否一定要有竹,在今日不少風水學家,別有研究,有人要有竹,有人千萬不要在家裏放竹。

對我來說,肉也好,竹也好,有沒有也一樣,我是不可居無書。書重要,讀物也重要,因為今日的書,隨時可以撥弄於掌上,所以,不可無讀物,方為正確。

有個時期十分愛吃東坡肉,東坡先生好吃,卻也是讀破萬卷書的文人雅士。想到他在《荀卿論》中曾經寫出:「子路之勇,子貢之辯,冉有之智,此三子者,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。」

難能可貴,放在今日世界中,似乎可以延伸為「不難能,可貴」、「難能,不可貴」,甚至是「不難能,不可貴」。做人做事,不難能,可貴要看是哪個人做哪些事,許多時候,是名人效應之下,不難能之事,也是可貴。假如是普通人,不難能自然不可貴,普通人做普通事,在其他大群普通人眼中,自然不可以說難能可貴。

至於「難能,不可貴」,說起來也真有點唏噓。難能之事不易為,卻因人而異、因地而異而變成不可貴,令人想到那句人離鄉賤,物離鄉貴。幾經辛苦才可以在異鄉闖出名堂,已是難能,但在每個地方的保護主義之下,變成未必可貴。幸好,總有衣錦還鄉之時,光宗耀祖,萬人簇擁,終於可以為難能變得可貴,人生路難行,能有堅持的心,更形可貴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

文武雙全李小龍


文武雙全李小龍

26-11-2017

朋友讀到我寫李小龍為強者,卻從不會欺侮人,甚有同感,雖然不認識他,但「相信」他是有王者之風的俠之大者。朋友說得沒錯,李小龍是個不認第一,卻不會謙虛認自己是第二的人。

其實我認識的他,是個充滿童真的大頑童,他有許多古靈精怪的想法,你以為他認真時,他原來在耍你,隨時令你哭笑不得,卻又拿他沒法,那是他的魅力,明明被他氣得半死,卻又惱他不得。

說起頑童事,朋友說剛在一本書中看到一段,那是阮兆輝先生在他書中寫的一段,標題是:「李小龍嚇暈黃曼梨」。阮先生在書中寫道,在拍某一部電影時,忽然有人大叫:「瑪利姐暈。」瑪利姐就是黃曼梨。

瑪利姐是當年電影的中流砥柱,暈倒片場自是將一眾工作人員嚇壞,又是藥油,又是按摩,面無人色的瑪利姐才慢慢清醒過來。阮兆輝說到自己也被當時場面嚇呆,最後真相大白,原來是李小龍扮鬼,將瑪利姐嚇暈了。幸好瑪利姐沒有大礙,而李小龍則被吳楚帆罵一大頓。這段也可以說是頑童小龍的另一段小故事。

聽朋友說李小龍的頑皮事,完全明白,因為李小龍是個又打得,又玩得的一個人,如果見過他鍛煉自己時的專注,你就明白一個人天分重要,努力也重要,如果要我說,他除了頑皮,更可以說是文武雙全。他非常喜歡讀書,當然是他有興趣的書,如果不是早逝,他絕對可以成為哲學大師,他的功夫招式,式式皆有哲理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

自供自給自快樂


自供自給自快樂

25-11-2017

香港股市進入三萬點領域,不少市民財富大幅攀升,不少人更將財富轉移到地產市場,令市道長升長有,哪怕政府推出各式各樣樓宇,人人紛紛入場參加抽獎遊戲一樣,是投注六合彩以外另一選擇。

於是這邊廂是樓價股市皆升,那邊廂又出現個令人驚訝的數字。那是顯示香港人貧窮人口指數創新高,那是香港人不易相信的一個數字,因為人人見到的報道是不但私人樓宇價格急升,居屋爭得激烈外,連一些過渡性社會房屋也吸引大批市民申請。總之,凡是跟屋宇有關的事物,自有大批市民輪隊。

輪購成了不少人的興趣,也可以說是香港人十分守規矩,不會胡來。只是,同樣進入「創新高」階段後,有人快樂有人愁,那是富者愈富,貧者愈貧。

財富差距日見嚴重,令政府進入扶富容易扶貧艱難的局面。富,也不用扶已可以暴升;貧,卻是愈扶愈貧。差距愈大,想取得平衡更是步步維艱。

富的界線如何定,他們多一個零已是億數之計,你可以說一個人有一百億跟一千億,已沒有多大關係,因為在天文數字之下,人的生活素質變化不會太大,甚至是,不少富商的衣食比不少人還要清淡,不需要特別花費。

至於貧窮的定義,也得要參考特區政府如何計算,只不過可以知道的是,衣食住行,加開門每一件事,對每個市民來說,也是少一塊錢也不可。雖然說,可以依靠政府資助,但說到底,還需要靠自己較為安全。富貴由天,除非你是含銀匙出生,否則自供自給自快樂,才算經歷人生。

[林燕妮]

另類欺凌


另類欺凌

24-11-2017

說到欺凌,也有無形與有形之分。有形的就可以簡單分為動口動手。有人用語言的方法去傷害你的自信,用語言去打擊你的尊嚴,那是動口;至於動手,就是暴力對待,甚至糾黨去恐嚇,務求令到受欺凌者生活在恐慌之中。真實的個案很多,能夠被揭露的可能是為數的一半,有許多受欺凌者,漸漸變成失去自我價值的一群,嚴重的會自殘、自

校園欺凌、職場欺凌,甚至家庭欺凌的事件也不少。家庭之中,並不一定相親相愛,特別是那些重男輕女的一代人,說起來也是不少女性的哀歌。

有時候,受欺凌者長大後可能會反過來欺凌比他柔弱的人,甚至動物,心理上的隱患,會化成另一種暴力。

人類有好勇鬥狠的潛質,「打」就是勝者為王的表現,只不過,為王之後,所遇到的挑戰會更多,如何保住王位,也是為王之後要面對的問題。就算不「鬥人」,也會鬥雞、鬥蟋蟀,可說是條件反射,將鬥狠的面目放在另類生物之上。也不可以單單說是人類有這種潛質,魚會有,不少動物也有,可能是物競天擇、弱肉強食的演化。

有時候,無形的欺凌更可怕。學校裏,同學們聚在一起孤立你;職場上,同事們暗地排擠你;朋友間,有聚會也不會叫你參與,那是心理上的欺凌。也許有些是無心,但有不少會是有意。自己沒有「派系」概念,但奇怪地,會在其他人的編派下,不由自主地被編成一派,也沒有可惜,那是他們的想法,我倒不如慳回一口氣,做回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