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

真與偽


真與偽
11-5-2017

世間上也真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偽君子。小人其實不可怕,他們形於外的小人模樣,反而令人少了一份戒心。少了戒心不是不戒心,而是你已知道他是小人,就會有種自然的應付方法,起碼不會受騙。

最可怕的是虛偽,明明在人前表現出一面高尚的品格,沒想到卻包藏許多陰謀詭計,令人防不勝防。有時候,他們會做出許多合乎道德倫理的事,卻原來,背後暗藏許多計謀,算你的錢財,甚至是利用你對他沒有防範的心態,進一步進行連串傷害你的計劃。

不是電影橋段,也不是電視劇情節,現實中,令人更氣憤更扼腕的事比比皆是。許多人掩飾自己,不惜改變自己去奉承他的目標對象,直至有一天,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後,可能已開始尋找另一個目標。

「與狼共舞」、「與狼共眠」也真可怕;最可怕的是狼將自己收藏得很好,其他人不會看到狼的真面目,可憐的是狼的目標物,隨時求生不快樂、求死沒可能。偽君子的恐怖點,是意想不到的。

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。哪怕你是孿生兒,面孔長得一模一樣,但總會在性格上出現不同表徵。十個人十張臉,十個人有十個心。世界難以大同,因為社會就是個大染缸,同一個染缸中,也不可能百分之一百相同,這就是造物者的構造神奇。

人類的心態,經常處於既想統一、復又矛盾之中。人心是偏的,偏私、偏己,甚至偏一個國家、一個宗教。除了偏之外,就是執。執著於自我的思維,明明知道錯,口裏還是說自己是對。妄想忘念也是令人不易應付的思考。始終,人永遠有「我」的觀念。由於有「我」,變成我執日比日嚴重。

如何將「我」釋放,達到「天地與我同根,萬物與我一體」,不能用金錢去衡量,不能買不能賣。嘗試以修為的方法去修心。依附宗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。選擇一個你感受得到的宗教,令你有平靜依歸的致遠,達到「我不是我」的人生律法。

[林燕妮]



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

笑一笑


笑一笑

10-5-2017

教育是一門不簡單的課題,學生要面對,教師要面對,甚至學校本身也要面對許多問題,要訂下什麼課題,要選擇什麼學系等等。然後又會發覺,當真正踏入社會職場後,並不是學以致用,甚至是不務正學。

正如自己當年選修遺傳學,回港後發覺遺傳這門課在香港屬於冷門科目,出路也不多,結果踏入電視台,開展之後的人生路。也不能說學非所用,許多時候,遇上問題時倒要用理性分析,不少遺傳學上的知識,對事物有一定的觀察力,及後大家開始關注遺傳基因,將他們連結到身體健康之上時,自己倒慶幸在這方面已有一定認識,不會大驚小怪。

無可否認,大學生活自由度極高,學生可以按自己興趣去上課,哪一位教授講課精彩,哪一位教授悶得發慌,看看出席人數可知一二。就如今日粉絲追星一樣,氣勢逼人。

那時候,常聽到一個學堂笑話,久不久就有同學作出演繹,每次聽每次笑,那是有關病理學的故事。

上大學課程自由,病理課的講師見怪不怪,每次就是派講義後作出講解,同學們有些會看一遍講義作了解,有些則是連講義也拋到文件夾以外。有一次,講師提供考試貼士,說題目是關於各類性病的認識,答案依據講義上就可以。

一下子,同學們交頭接耳,大呼小叫地說:「我的愛滋呢,昨天還有的,今天去了哪裏。」「我的愛滋也找不,幸好還有疹。」「你有疹,快點給我。」沒多久,又聽到了一個在叫:「我有愛滋喇。」

終於,在大家互相幫忙下,整份講義終可拼合,組長說要為同學將「全套性病」影印,並且向大家說:「現在來個統計,誰的性病不全,記得留下來登記。」

這個笑話,在同學的圈子內非常流行,久不久就有人重新演繹,十足笑片一樣。想想,如果局外人聽上述對話時,不是笑死而是嚇死。每個年代都有它的笑話存在,教育之外也沒有例外。

[林燕妮]

睡眠習慣各不同


睡眠習慣各不同


9-5-2017

幾個人在聊天,聊到睡眠的問題。一個說BB的睡覺時間也真長,吃飽就睡,睡醒就吃,沒有特別要求似的。一個就說,多睡就好,如果晚上吃飽之後就睡個大覺,那就容易湊,否則媽媽可辛苦了。

我的秘書忽然說了句,BB多睡好,睡得多,人也會長高的。朋友聽見,大叫說那就要多睡,她想增高。我不禁說了句,你睡得多,不是增高,而是增肥。問秘書從何得知BB睡得多會高得多,她說書上說的,而且她的侄女正是這樣,比其他同齡小孩子為高。如此說,BB愛睡由他睡,相信是經過一定的統計與分析。可惜成年人多睡則失去這種效果,何生活緊張,不是說愛睡就睡。

之後,又聊到在什麼環境之下可以熟睡。一個說什麼時間、地點,總之可以躺下來,就會第一時間入睡,哪怕是光猛得刺目、電視聲浪有如開演唱會,可以照睡如常。秘書也和應,隨時可以入睡,不過太光則不可,太黑也不能,微微光線最好。

另一個則說,不要有光,不要有聲音,總之黑墨墨的最好,除非外遊,那就開廁所燈或地燈,主要是要夠靜,那就可以入睡。不過,最重要是有人陪,否則胡思亂想,輾轉反側,進入失眠狀態。

至於自己,也是個要求多的,要黑要靜,不要人陪。所以入醫院時,兒子叫傭人陪我,陪了一晚,我說不用了,多了個人在身邊,極不習慣。這跟媽媽倒不一樣,在家中也要其中一個菲傭陪她,睡在另一張上,才可安心入睡。

看來,雖然說睡覺,原來每個人的基本要求不同,也不知從前兩三天不用睡覺的日子是怎麼的,有些人累得站也可以睡,自己倒沒有這種能力,一定要平平穩穩才可以對自己說可以睡覺了。

不要以為因病入院可以來個沉睡,除非你是大昏迷,否則,久不久有護士來替你量血壓或換藥水之類,差點沒有將人翻來覆去。說到底,還是家裏的最好,一頭栽進去,哪管人間何世。

[林燕妮]

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

創意無限


創意無限

8-5-2017

香港人創意無限,借媒體與網聞的傳播,市民大有既然沒有能力去選出特首、局長等政府要位,索性來個民間選舉,純屬遊戲性質也不錯。

既然周潤發與劉德華早已被網民封為民間特首,所以,今次有所謂獨家透露下屆特區政府教育局長時,大家又可以將創意再度發揮,一下子,談論陳美齡的新聞數量也多起來。如果要說,我也可以說是支持陳美齡的,因為她的「往績」表現極佳。

陳美齡對世界有特別感受,因為她是女兒,是妻子,也是母親,每個身分每個階段是每一個經歷。雖然說,她未必夠資歷去擔當一局之長,但實際是她在家庭與事業之間,早已是個成功的教育家。

要當局長,是個嚴肅的問題,所要經過的關卡也多,相信聰慧如她,自有特別做法,大家可以拭目以待。總之,她可以有不同年紀的支持者,看她的樣子,也是得天獨厚,三子之母,羨煞不少人。

聽她說心得,原來她曾經得過日本國家電視台選的最fit女性的第一名,那時候是分組制,她的是三十至四十歲那組。當選之後,被問到如何保持青春,陳教授的答案也夠惹笑。

她說她是平躺朝天而睡,不用枕頭,那末根據地心吸力原理,就把皺紋拉平。說完她自己也忍不住笑,原來那是她的「大作」。不過她又說,冬天時為了保護喉嚨,她會用濕毛巾蓋鼻子睡,裏面的蒸氣可以滋潤皮膚,不會有乾燥情形出現。原來許多人會跟她的依據去實行美容兩部曲,但她自己也覺得有點道理,不是胡扯。

香港的教育制度存在許多「英文字母」式的問題,自己不是學生家長的身分,所以什麼ABC評核也不清楚。由於太多人想來個革新教育,一於借題發揮,碰巧出了「陳美齡」三個字,有新鮮感又夠刺激,令教育局長一職多一分遐想,也是好事。據說網民效率極速,不消數日即草擬出一個娛樂圈內閣,反應之快,誠香港人本色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

陳美齡


陳美齡
7-5-2017

一下子,「陳美齡」三個字成了熱門搜尋字。由抱結他彈唱Circle Game到今日是三子之母的陳教授,在我眼中是個謙虛有禮、分析力極高的聰明女子。

十多年前在她香港的家做了個訪問,對她多幾分了解。且看看那時候她對世界局勢的看法與想法:

「我最關心的是老百姓有沒有飯吃,有沒有自尊,有沒有希望,有沒有安定的生活。我到過很多戰亂國家,我看得出不論你的思想有多好,如果你有鬥爭,死的都是老人和小孩,不論別人怎麼幫你,鬥爭一天存在,農民便沒口好飯可吃,人們便沒有安定的生活。我覺得現在最主要的是keep the right pace,不要太快亦不要太慢,don't force feed。」

一針見血的說法,沒有矯飾,完全是她內心的想法,充滿智慧。無怪她的三個兒子,在她的督導下成績優異,待人有禮。相信是身教的關係,陳媽媽教導有方將女兒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,為陳美齡打下個充滿自信的根基。

不要以為她是纖纖女子,上堂授課時,學生得乖乖遵守規則不敢胡來。陳教授立下的上堂守規,值得參考。

「第一不許遲到或缺課,我點名的。我拚命備課,拚命騰出時間教你,你卻缺課?

第二,不許交談。那會讓我分神,我會叫他們離開課室。『連上課時都要說的話,一定是重要的話,那你們給我出去說吧。』『有那麼重要的電話需要打,那便出去打啦。』」

陳教授定下的堂規,果然奏效,學生們都不敢造次。上不足課沒有分,嚴師之下,自有高徒。那時候,她在日本的工作也夠她忙,既要主持幼兒節目,還有健康節目,介紹動物節目,教中文節目,教英文節目。總之,她的粉絲可以有許多分類,有年紀大的,也有媽媽輩的,少年人愛讀她寫的教科書。又曾經在非洲教日文,在日本教英文,非常多元化,極有語言天分。

看外表,陳美齡有如依人小鳥,實際是,現實的她有如百煉鋼,果斷而有震懾的說服力。

[林燕妮]


幾個人


幾個人

6-5-2017

一個人原來不是一個人。以為我在寫什麼,其實我想說的是,一個人的心內,永遠有另一個自己。你可以說一正一邪,也可以說一個是魔鬼一個是天使。至於幾時會出現天使幾時會出現魔鬼,那就隨心而為。

許多時候,在一個熱鬧的環境中,會有不期然的落寞感,心裏抽動,有哭泣的感覺,那是一種無助,卻又無法表達的感覺。也許,開心快樂的是另一個我,痛苦莫名的又是另一個我,是否如今日的學說精神分裂,相信未必,只是偶爾的心靈分裂。不過,從來沒有絕望,也沒有恐懼,只是有種不自在卻又說不出來的矛盾。原來,身體是自己忠實伴侶,不會撒謊,永遠懂得爭取權利,你對身體好,身體自然有好的回報,公平交易。別人搶不走你的感受,同樣也不能為你分擔痛苦。於是,我永遠對自己說,要對身體好,身體的反應,就是自己的感受。

有作家自殺,引發出網絡上不少談論,主要的原因是,作家於青少年時期懷疑被她的補習導師誘姦,多年來擺脫不了這個少年夢魘,在無法支持下,最終以自己的生命去殺掉這個心魔。也許,她體內的一個人日益膨脹,令她不勝負荷,有種同歸於盡的意味。

許多人的童年,在家庭在父母保護下成長,幸福愉快,但有不少人的童年,過得並不快樂,特別是父母間出現問題,連父母也不懂得如何處理時,對小孩的影響更大。還有那些被虐待過的孩子,未必是肉體上,隨時是心靈上,長大後對被愛的需求也較大。

不要以為隨年紀增長而有所改變,相反,那種永無止境的渴求在不斷擴張,成為一道擺脫不了的枷鎖。許多人更需要以藥物去控制自己的思維,漸漸成為一個被藥物控制的人。甚至有一日連藥物也變得無能為力時,自我斷片的方式就派上場,讓情緒自我封閉,讓這段記憶無法活起來,也是將另一個自己謀殺的最好方法。忘記也是好事,與其躲閃,倒不如將信念解放,就如將體內的一個人也釋放,面對一個真正的自己。
[林燕妮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