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

天上人間


天上人間
18-5-2017

今年母親節,過得非常簡單。自從媽媽離開以後,許多節日都顯得平淡。

也許,從前的熱鬧與裝飾,是母親的一片心,藉一些日子,讓子女回家來個會合,閒話家常,吃幾個精巧小菜,或者索性來個西餐到會。

至於為子女的,總會記在這些特別的日子回家跟父母共聚,姊弟間長大後難得聚在一起晚飯,唯有透過些特定的日子,探望父母之餘,也可以喝杯紅酒聊聊天。

爸爸喜歡喝杯紅酒,跟大弟小弟天南地北的談談世事,媽媽依然以其悠閒姿態,吩咐兩個菲傭準備一切,一家人圍坐晚餐,對她來說是件盛事,子女長大之後,工作再忙,也會記得跟父母的約會。

只不過,身邊家人一個個離開之後,一切也簡約了,本來還會弄棵聖誕樹,過年大盆年桔之類,但想到聖誕樹前的人數年比年減時,也就失去為聖誕樹裝飾的興趣。

慶祝節日應該是熱鬧的,從前會抽身不暇東奔西走,但今日非昨日的情景,一抹唏噓打從心底泛起。

剛過去的母親節,沒有特別慶祝,兒子送上母親節快樂,已叫為母親的欣慰。沒有約什麼朋友,又怕出外人多擠迫,只有兩個朋友特別上來我家慶祝。

朋友帶來鮮花,一些食物,還有個母親節蛋糕,大家坐在廳內聊聊天,吃吃蛋糕,簡單中也算是互相祝賀,母親節快樂,多加句身體健康,平淡也溫馨。

父母在每個家庭中,佔最重要地位,隨時上有父母,下有子女,成了夾心階層,要面對的事情也多。身體健康重要,保持良好心情也重要。他們都是家中守護者,簡單的說就是要「老少平安」,雖然辛苦,但也有願意承擔一切的勇氣。

坐在爸爸媽媽慣常坐的客廳內,窗外風來樹動,看葉子舞動時,覺得他們正向我打招呼問好,心裏說句:爸爸媽媽相信你們在天上,也有個歡欣的母親節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



17-5-2017

看電影近年選擇也多,不是說影片本身,而是觀眾可以選擇不同形式的觀賞方法。2D3D已是最普通的選擇,只不過,有時也有點抗拒,製作人似乎什麼也3D一番,完全沒有需要,只看得人頭昏腦脹。但有一些影片,也有3D需要,更要入電影院跟大群人觀看才顯得更有趣味。

剛才朋友在面書上說4D電影,倒又提起自己想去感受一下是如何的氣味,原來噴水有水氣,飲酒鏡頭出現時,大家感到酒的氣味,那也不錯,酒不醉人也可不飲也醉,但只是說到,如果戲中人物吞雲吐霧時,大家豈不是有機會吸到二手煙。朋友看的是半恐怖片,看時感覺有東西掃她的腳底。這個也真驚悚,如果什麼老鼠鏡頭出現時,相信效果更加逼真,因為觀眾自然大呼小叫,隨時出現跳上椅子上的鏡頭,那就真是台上台下打成一片,可能爆出另一賣點。

忽然想起一齣電影,《香水》,如果有氣味可尋,那就必然香氣充滿整間戲院,但如果太混雜時,隨時叫觀眾天旋地轉,甚至有如影片末段一樣,人人進入瘋狂狀態,現在想來又似乎覺得已超越電影以外。

以前自己喜歡將香水噴灑在稿紙上,讓自己邊寫邊享受到清香氣味,後來發覺,香味印刷日漸普及,那是「微囊包裹技術」的一種。原來早在1955年,德國就發行過有薄荷香味的郵票,而中國在2002年,也發行了第一種可以散發香味的郵票,百合花的香味據說可以保持20年,用手在郵票上輕輕一擦,就可以嗅到香味。之後2013年有桃花味,2014年更有水果味,總之就是以微囊技術去製造出不同香味。至於更有特色的,就是《唐詩三百首》,大家可會猜到用什麼氣味?答案是「檀香」,果然是別具風味。

香味令人有頭腦一新的幫助,不過,最怕是遇上一些俗氣味,再加上跟人體混合後而成的特殊氣味,隨時中人欲嘔。所以,選擇香薰或香水時,以清雅為主,還要注重身體跟香水的互相配合感覺,否則就是浪費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

愛自己


愛自己

16-5-2017

打從擁有第一套護膚品開始,就知道護膚是每個女士的終生職責。也不單是女士,男士其實也需要護膚,所以,如果你身邊的男性朋友跟你研究護膚之道時,不要大驚小怪,更要高興有人跟你志同道合,大家研究研究。而且,不少美容專家還是男士,自己也經常到護膚用品店向他們詢問最新動態。

最新的報告說,護膚應從BB時代開始,所以,不少嬰兒護膚品已開始另一個市場,還有不少spa場地供BB享受,先來個全身按摩,然後放BB入個大池內浸水,大約二十分鐘後上水,來個清洗後,塗上護膚品,BB舒服,父母開心,又是一個商機。

護膚其實不是「扮靚」、「化妝」那樣簡單,最主要是清潔皮膚。你會說自己天天洗臉,甚至一天清多次,但主要是清得徹底。皮膚不清潔,便不可能上妝,搽了粉也容易脫落,又會令皺紋更明顯,完全是白做,甚至成了反效果。

保護自己,保護皮膚,更要好好保護臉上那層皮。臉皮厚臉皮薄也有道理,有些人天生面薄,有些人因為用了不適當的化妝品,傷了皮膚,要修補也真要一段長時間。特別是惹上皮膚敏感時,更會惱人。總之,任你之後如何改用其他特級化妝品,某個部位也會特別發紅,那是你把皮膚傷過,它自然作出自我保護,那就發紅了。所以,也真不適宜亂試什麼新產品,要試也不要往臉上試,擦在手背或耳背,試試反應。

不過,年紀還是個大前提,青春無敵,但照顧皮膚是一世一生的,愈早保持良好狀態,加上保持心情,皮膚自然潤滑。自己崇尚全身護膚,那時候,洗澡後塗上一層嬰兒油,摸上去滑滑的,連自己也愛上自己的皮膚。

厚薄相比,白種人皮膚最薄,相反,黑種人皮膚較厚,所以亞洲人和白種人是比較易老,那是遺傳的問題。之後,除了保護第一層皮膚,也要照顧內臟,正如說,均衡飲食,充足睡眠,保持運動量,相信自己,保持自然心態,愛自己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

蠔話


蠔話

15-5-2017

說蠔,也可以說是香港人至愛。各款烹調方法,真是各適其適,各人有各人喜好。有人喜歡炸、有人喜歡燒,最鮮味的自是生吃,即開即食,充滿海水味道的,真可以吃它十隻八隻而面不改容。

兒子對蝦蟹海鮮類敏感,唯是吃蠔則沒有問題,某些酒店的蠔餐,對他來說是一大享受。敏感這回事也真惱人,也不由得不信,以為過了一段時間可以淡,試試無妨,隨時一試又出事。兒子就是這樣,凡是甲殼類,殼色由黑到煮熟後變紅的,完全沾染不得,否則全身紅疹,要見醫生,附加一針才可以消退,所以,試過一兩次後,再不敢試。

幸好還有生蠔可吃,否則少了一試海鮮美味的機會。燒蠔也不錯,因為一定要較大的蠔才更美味。中國式的薑蠔也美味,更是汁味精華所在,連薑的味道也叫人進食一大堆。有時候也覺得,蠔宴也不錯,不少地方出產蠔物,各處有各處特色,每個地域海水鹹味有所分別,出產的蠔味自然不一樣。

蠔有各式各樣吃法,還有可以曬成蠔豉,燘起來好味,用來煲粥也不錯,不需要太多已可以令整窩粥充滿蠔味。當然,還有大家熟悉的蠔油,煮好幫手,單是蠔油油菜、蠔油撈麵,有個時期成了自己的至愛。

日前新聞報道,丹麥海灘生蠔遍地,相片中所見,簡直是個蠔海。據說丹麥駐華大使館向中國網民發出吃蠔呼籲,引來不少當地華人趕往丹麥西部埃斯比約的海灘挖蠔,也不知是真是假,總之再次證明,中國人愛吃,世界皆知,正如不少網民已經將消息轉發,幾乎要組織個「食得蠔敢死隊」向丹麥出發。自己也相信,那個蠔海如果中國人出手出口,不消一星期已可以將海灘重整,中國人吃的威力,實在嚇人。

大自然也真奇妙,人性更會作出配合,花開花謝,隨遇而食。又懂得不時不食,盡顯天時地利食物法,就如在恰當的時候,加上適宜的環境下互相配合,形成一股超凡動力,化成食量,盡顯功架。

[林燕妮]

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

全不說與不全說


全不說與不全說
14-5-2017

真的假不了,假的真不了,同樣說真說假,殊途同歸到一個結論是,真就是真,假就是假。然而在人生際遇中,總會遇到既說真話之餘,也會以假話來個點綴。「假話」不應該說,特別是有傷害性的說話,你以為是輕描淡寫,隨時會累人累己也不定。

著名文學家季羨林有兩句更值得深思的話:「假話全不說,真話不全說。」那是處世的修養。假話當然不好說,不過,有些假話倒是無傷大雅,譬如朋友滿心歡喜說今天的衣飾經過特別挑選,為的是跟你上街。可能那是跟他全不配襯的衣飾,但如果直話直說,隨時會令對方反感,甚至會認為你辜負了他一身裝扮。既然對方說得開心,向他說句「還可以」、「也不錯」也不是壞事,然後可以在適當時間叫他「修改一下,效果會更好」之類的說話,不會令對方不悅、尷尬。

許多人都說自己「直」,直話直說,心直口快,沒有問題。那不是錯,而是會在不自覺中傷害了對方,特別是一些場合中,向對方說了批評話,本來出發點是好意,但隨時會破壞已經建立的友誼。明白你的還好,如果是泛泛之交,會令對方反感,覺得你的批評無理,不願接受。

當然,你可以說,一切都是真的嗎,但說話的技巧,會令對方感覺不舒服,會覺得刺耳,甚至覺得你在針對他,所以,婉轉地說出自己感受,也是一門技巧。圓滑不是虛偽,只不過出言過火,自然成為處世一忌。

「真話不全說」,凡事留有三分始終較好,太直率會顯得鹵莽,經經大腦是好事,不要讓舌頭快過你的思維,停一停,過濾一下才說話,始終較好。

有不少人好大喜功,更有不少人會諉過於人,彷彿對的永遠是自己,錯的永遠是其他人,完全是職場大忌。說話要分輕重之時,功過也得掌握取之有道的箴言。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其實不難,只要他懂得去學會聆聽其他人的說話。多聽多思考,明白其中竅門,自然可以展開個人魅力,拉近距離。

[林燕妮]

名片


名片

13-5-2017


整理手袋時,除了日常簡單用品如潔手液、小鏡子外,現金不會多,信用卡可能有數張,然後發覺,最多的竟然是名片。

上酒樓或者到店舖買衣物,一切社交場合中,遞上名片是個少不了的舉動。已經買了東西的,經理遞上名片,以期下次再有幫襯;還未有做到生意的,也遞上名片,希望可以為顧客服務,久而久之,皮包內有不同地方、不同款式的名片。自己則不會帶名片上街,除非是出門傾談生意,總也得禮尚往來地互相交換名片。現代的名片設計,款式也多,但原來古時已有名片出現。

考古學者發現最早期的名片出現於漢代,那時候不是叫名片,而叫名刺,因為是在竹筒或木筒上刻字,寫上名字、籍貫甚至官職,通常是登門拜訪或送禮時呈上。今時今日派名片是平常事,但在古代則為有一定官銜或地位的人士專用。想來也是,名刺大約是3cm闊,25cm長,而且不是木就是竹,自然有一定重量,不要說派的人有地位,接的人身分也不會太低。

派名片,可以說是自我推銷方式之一,算是為自己做廣告。原來在中國古時候,已有廣告的出現。正如大家看古裝片、武俠片時,大大個「酒」字或「茶」的旗幟,已是廣告的一種,字簡意深,想喝茶還是喝酒,也就一目了然,屬於成功的招徠。這類旗幟,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出現,歷史悠久。

據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內,有塊北宋時期「濟南劉家功夫針舖」的銅印版,除了字號,還有寫「認門前白兔兒為記」,證明那時候的商人已懂得宣傳技巧,不單有名、有廣告用語,還有「白兔兒」商標,完全是宣傳商品廣告先軀。

而且不少產品已是自家品牌,在唐代商品經濟發達,對外貿易的數字也高,正如今天,仍可在一些物品上發現製造地點,最容易見到的是大家都可能有用的景德鎮瓷器,有地點還有貨號。

今日廣告,無處不在,直接式、植入式,款款不同,還有不少廣告歌,完全是入腦式,絕對成功。

第一寶


第一寶

12-5-2017


世上有許多的不情願。不情願做的事,但又不能不妥協。不可以瀟灑地說句我不管、我不理、我行我的路。原來,單是生病一門,已叫人不得不接受醫療的各類方法。

簡單如咳嗽,上氣不接下氣的,透不過氣的感覺最難受,咳得心臟差不多被咳出來,已經沒有氣,卻又不斷地要咳,名副其實的氣咳,說也說不清楚。

於是,唯有乖乖妥協,醫生要你,你也得依從,還要依照吩咐吃藥,不可以像從前一樣來個「可加可減吃藥機制」,確是咳得厲害,兩次併一次吃,以為病情輕了,自動cut藥,幾乎將自己當成醫師。及至發覺愈來愈辛苦時,不得不遵照醫生指引。

也不是自己有此習慣,不少朋友的習慣比我更厲害。有時聽見朋友中有人不舒服,例如喉嚨痛加感冒之類,另一個朋友就說將自己的藥物來個轉介,因為他們都是同一個家庭醫生,於是認為大家所用的藥物也差不多,其實那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。

幸好那位朋友是普通感冒病,之後再去見醫生時,將朋友轉贈他藥物之事相告,結果被醫生訓話一頓。人有時是怕得要死,但有不少人是膽大妄為。自己以前也會買些坊間藥物治傷風感冒,效果也可以,只不過近年可能已是抗藥高手,這些普通藥物已不奏效。

藥也真不宜亂吃,許多時候,買回來便往嘴裏送,其實有許多成藥還不是有副作用,對胃、對肝甚至對腎臟也不好,先要看清楚成分才吃藥,比較安全,且大部分成藥都是註明遵從醫生建議。特別是孕婦、兒童或長者,更加需要醫生輔導,不可亂來。

藥物始終是藥物,不是仙丹靈藥,多吃不宜,只不過,醫生在探出病原後,多會開出不同種類藥物去作出藥理上平衡。想來也有點像中醫開的藥單一樣,隨時十多款草藥集合而成,原理就是一藥帶一藥,一藥一藥引一樣,不少更有分作先煲後下形式,盡量將草藥本性發揮。

說到底,吃藥對身體來說始終是個負擔,身體健康也真是人生第一寶。

[林燕妮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