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

天生麗質十二少


天生麗質十二少

29-7-2017

車上傳來梅艷芳的《胭脂扣》,幽怨的歌聲伴我回家路上。想起電影中的如花,還有不作第二人想的十二少張國榮。

想起跟Leslie快樂聊天的日子,也不禁有感觸。一個眉目如畫、開心坦蕩的樣子,歷歷在目。

十二少是張國榮喜歡角色之一,我們也認為他將追求如花不惜一擲萬金,燒花托、送花牌,甚至送來大為博紅顏一笑的紈子弟演活,又深情,又可愛,既瘋狂,又任意,如此佳客,寧不叫如花願意為他死。

張國榮官仔骨骨,說話起來帶點廣府話味道,風流倜儻的十二少就在眼前。只不過戲中到最後,他潦倒落泊,又老又醜,初時還以為有替身上陣,但想到他是個做事認真的人,應該是親身演出。果然,跟他說起來,那個「他」,的確是他,不過,為了那幾組鏡頭,可要受苦了。效果出來之後,張國榮覺得,老年十二少,竟然跟他的父親非常相似,想是父子血緣的微妙配像。

之後他還說那時可辛苦,又要登台,又要趕到片場,化那個老妝得花上幾小時,拍完一次,明晚再來。

至於叫化妝師傷腦筋的事,如何替這位玉樹臨風、翩翩公子化老妝,不是他不合作,而是此人的皮膚太好,其他人化老角,塗些皺紋水,令皮膚皺摺,效果自然出現。但對他,搽了三次皺紋水,皮膚依然光滑。最後要請特技化妝師出馬,可是特技化妝師也拿他的靚樣沒法,吹彈得破的肌膚,得天獨厚。

最後,要做石膏倒模,然後一幅幅膠貼在他面上,直至石膏逐漸變乾,臉皮才可以收緊成摺紋。每次化妝後,還得用火酒慢慢滲入,令膠片脫掉。

張國榮被這個老年十二少的老妝折騰得叫救命,因為石膏倒在臉上那種重重的壓迫感,令他有窒息的恐慌。說到底,張國榮敬業樂業的精神,是叫人疼他欣賞他的優點。想起來,每次見他那天生麗質的俊臉,得天獨厚令人羨慕不已,真想扭他一把。

[林燕妮]


撒種子


撒種子
27-7-2017

花盆上長了幾顆紫紫藍藍的花,可能是紫羅蘭,可能是其他品種。看花朵慢慢成長的過程,就是生活中的樂趣。

一顆種子就是生命的雛形,那個花盆,令你有既是地主,也是園丁的感覺。不可以強來,要有耐心地等候,沒有特別添加,陽光、空氣、水,要加的就是對花兒的愛。

想起《聖經》中有撒種子的一幕,耶穌運用撒種子的比喻向信徒施教。像說故事一樣,耶穌說:「有個撒種子的人出去撒種,種子有的落在路旁,讓飛鳥吃掉。有的落在石頭上,即使長了芽,但土壤不深,沒水沒根下,乾枯死掉。有些種子落在荊棘中,被荊棘罩得窒息,也就成不了果實。有些種子落在好的土地裏,長大成熟,結了果實,有的三十倍,有的六十倍。」

普通的比喻,但令人有思考的空間,耶穌就是那撒種人,祂撒的種子,當然是好種子,誰會去撒壞種子,只不過好種子落在不適合的地方,是白費,不過,失去一點點不算大問題,一定有好的收穫。然而,種子也得經過一段時間才到最後的結果,就在這段時間,忍耐、平心靜氣地等待,自然有收割的時刻。耶穌要說的,就是要表達出每件事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,就如種子撒在荊棘或石頭上,但是在耶穌眼中,是極少數的例外。

耶穌的話,就是種子,落在不同人的心上,自有不少反應,祂的言行,已經結出許多果實,為了可以令種子結出更多果實,自然需要一塊好土地。荊棘令種子生長困難,生活上何嘗不是,正如大家都會面對金錢、工作、家人、子女的問題,能夠將一切憂慮化成一塊好土地,果實也就豐盛起來。

園丁的工作辛苦,但面對果實成熟之時,就是滿足。其間就是一個等字了得,揠苗助長是絕對的錯誤方法。栽培就需要一份耐性。植物也有感受,跟它聊聊,令它有愛的感覺,自然會為你帶來驚喜。

撒種是比喻,看種子成長與否也是比喻,你的態度你的愛心,可以證明一切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

了解男與女


了解男與女

27-7-2017

要了解一個人,不是件容易事。只不過人到了某個階段,會反問自己,為什麼要了解對方,為什麼對方不了解自己,彷彿,你是你,她是她,朋友如是看,家人如是說,到最後會演變成,自己也不了解自己。

明明想看這齣電影,明明想吃法國菜,明明想拒絕對方的邀請,到最後可能一切都不是自己挑選。結果當然也不是自己最想得到的,不懂得要求,經常令自己處於被動的一面,其實也只可以怪自己,不會提出,不會抗拒,這是人與人之間總有不同的思考模式,而偏偏,總會一廂情願以為對方想法跟自己一致,隨時出現不必要的誤會。

溝通方式各有不同,一個溫柔優雅的女性,可以有極剛強的表達方式,正如不少男性,懂得以女性化的方式去思考、表達;相反,女性也一樣,從了解異性的角度分析,可以減少許多摩擦,就如大家都愛說的將心比己,易地而處,多為對方想,自己找出了解對方的捷徑。

就男女來說,最大的分別是男性反應較遲鈍,觸覺也不敏銳。太太換了髮型,買了件新裝,隨時過幾天才發覺,之前視而不覺,已成習慣,作為太太只能一笑置之,相反,女性的第六感可敏銳得多,丈夫有什麼異常舉動,完全在感覺之內,所以,對於已經出軌或將會出軌的丈夫,直覺判斷極速,反應特快。

此外,女性對「愛」的要求是「說出來」,而男性的反應多是,「不用說你也知道啦」,是的,就算知道,也一定要對方說愛你才算數,女性的特權,要說得明明白白,次數永不嫌多。所以說,女性愛夢幻,喜歡活在童話世界之內。

男性也會活在他們的世界之中,運動、賽車、事業,他們要的是那份成就感,你可以說好勝,但有好勝心,才可以將男性本能盡量爆發,將自己推上英雄境界。只不過,男性大多擁有小孩子的特質,而女性則完全將母性本能發揮。女性喜歡被寵,男性喜歡受寵,與其說男性作保護人,那女性自然擔當上守護者的角色,責任同樣重大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

風球之下


風球之下
26-7-2017

才不過幾句鐘,颱風由一號變三號,還以為不會造訪的洛克先生,竟然讓大家來個忽然驚喜。

一覺醒來,八號颱風信號已經掛起,本來打算外出,被這位不速之客將計劃打掉,反正是星期天,索性在家聽風賞雨,算是自己的假期節目。

這位洛克先生也真弔詭,一派不以為意過門不理,沒想到忽然來個造訪,令大家全沒心理準備。又有點像個拳擊手,來個突然出手,之後立刻收回,於是,四個小時的八號颱風信號,令人覺得這位洛克先生有心搞鬼,令人聯想到當年熱門劇集《青春火花》中的鬼影變幻球,去向難測,成為今日的洛克變幻風球,有風無雨的半天。

朋友倒是風雨不改的往街上跑,她說走在街上,車輛不多,空氣也好了,而且無雨有點陣風,非常舒服。不過,風雨不改的是她,不少商舖因颱風關係沒有營業,本來打算星期天去書展行,卻被洛克拒諸門外。心下一氣,朋友說索性去看電影,揀了套卡通片調劑一下怨氣。這套3D卡通片,花了她百多元,貴是貴了一點,總算填補了假期中的一點空白。問她電影好看否,她說那些「壞蛋仔」依然可愛,但沒有上次那樣佔重戲,而且無端要付3D價錢,根本沒有3D需要,想來有點不值。

都說近來電影不少是硬3D、硬4D,為收錢而D,失了本來意義。不少朋友都說還原基本步已OK,劇本演員導演技巧才是重要元素,那些「DD」只是輔助吸引元素。

風雲難測,明明天朗氣清,風球拾級而上,令人陣腳大亂,本來計劃已不可在計算之內,有點人算不如天算。有時在想,人算只能跟天意配合,而不是改變天意,人算只可以將天災的傷亡程度盡量減低。今時今日的颱風信號,只能當是輔助,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做好預防準備。

八號風球的一天,無風可聽無雨可賞,唯有返回最原始的自我享樂,躺在被窩內來一個優閒午睡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

培養獨立思考


培養獨立思考

24-7-2017

學習是每個小孩子的成長階段。學行學走,學語言學禮貌,都是人生過程。孔子說過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」。那就是說,學習與思考是相輔相成,只是學習而不思考原因,會令人迷惘,找不出根源與結果,反過來只是想而不學,最後令人疑惑解不通,得不出應有結論。

簡單如三乘三為什麼是九,其實也有它的解說方法,若要小朋友記得,除了背誦之外,還要他們明白為什麼,懂得其中原因,對加減乘除就更易掌握。不過,有朋友反駁說,不求甚解也沒關係,按按計數機就可以計算出來,不用麻煩。可以這樣說,但始終,自己有個概念於前,總比依賴其他物件去解決問題來得實在,這是形象思考,運用出色對解決難題自然事半功倍。

人的智力大致上由五個因素組合而成,注意力、觀察力、記憶力、思考力再加上想像力,五者運作良好,互相影響、互相配合之下,主觀與客觀的分析,將腦筋變得活躍,產生智慧。

學習過程重要,但作為家長,反而要留意小朋友的發展心態。不少小朋友,早已是家中的王子公主,所以跟其他小朋友的交流,隨時出現問題,漸漸變得孤僻,說好聽點叫獨來獨往,自成一格,但正確來看,少了對朋友的關懷,同樣也不懂得如何去接受其他人對他的關愛,這是個嚴重後遺症,對他們日後如何待人處世、能否融入群體生活,有微妙關係。如何領略別人關心,更而令自己關心其他人,處理不適當,漸漸形成「朋友障礙」。

讓小孩子明白到成績雖然重要,更要他們明白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重要。要他們參加課外活動,跟其他人打交道,增強自信,不會畏首畏尾,要做個大方得體的小伙子,自然容易跟人溝通、接近。

出外靠朋友,小孩子長大後得投身社會,如何待人處世,其實從小已經需要眼,身教重要,心理健康的孩子,自我保護意識自會日漸加強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

起步點


起步點

24-7-2017

報道說有家長花了八萬元買一套教育器材去教育孩子,那是家長的希望。據說小孩子由半歲開始,已可以從周圍環境中學習不同事物,在他們的腦海中,沒有金錢概念,有的時候是經過環境灌輸所致。

嬰兒在成長過程中,對四周的感覺最為敏銳。新任外婆被孫兒咳聲嚇,以為自己將感冒傳染給孫兒。但她的女兒奇怪,為什麼BB其他時間不會咳,見外婆時,久不久就咳咳。觀察顯示,原來嬰兒在模仿外婆咳聲,以為是一種遊戲方法,外婆知道原因後,放心之餘有點啼笑皆非。

近年家長對培育下一代成長也真無微不至,教材與輔助形形色色,務求令子女贏在起跑線。只不過,也不可以用金錢去衡量,最重要的是可以跟孩子一同成長。買了一套循序漸進的教育圖書是好事,能夠一同學習,相信效果會更好。

也有位非常疼愛孫女的公公,早在十多年前已為孫女買來一套數萬元的教科書,在公公陪讀陪學之下,孫女兒的成長過程沒有特別壓力,也沒有特別上連串補習班,升中派位成績第一志願,全家欣喜,外公更是高興得向主感恩。所以總認為,花上十萬八萬買套器材不難,最重要的是有「愛心動力」在內。

正如不少人買了不少運動器材、按摩儀器在家,但總不及到運動中心健身來得積極,至於什麼按摩器、按摩椅,少一份毅力與恆心,最後變成掛衣器。所以,自己還是喜歡到健身中心,逼令自己,當然,有教練陪練自是最好,減少自己出錯機會。

不反對父母為小孩子做好裝備,但孩子最需要的是沿途有父母支持。遊戲不一定大花費,幾十元的棋藝也是極好的親子活動。想起那時一家人嘻嘻哈哈的玩大富翁遊戲,已是極佳的親子活動。

家庭是小孩子的安全地帶,學校是叫小孩子投入群體生活時的階段,兩者共融自然可以令小孩子開心成長,打好基礎,已是個成功的起步點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

團想


團想

23-7-2017

對不少員工來說,開會是件極為費時之事,特別是趕工趕得要命,卻又要往開會時,也真令人煩躁。只不過,作為管理階層,自己其實也覺得開會是件消耗時間的事,而且,職員每人交一份報告,或者是一個團隊交一份報告,審閱與批覆的還不是那幾個高層,自己花在審批上的時間也不少,十個職員交十個報告,我得覽閱十份報告,從中選出重點,再作解決。

最常見的問題是,問題被發現,或者給研究出來,但為什麼會這樣,當中出了些什麼問題,才是其中關鍵。而且問題出來了,大家要去找出原因,再作改變。

許多時候,叫人煩厭的是一個問題被發現後,更多的問題會附帶出來,單是處理枝節找不出重點也是徒然,有種事叫死灰復燃,之後你會聽到某人出現抱怨聲音,輕聲指摘變成唇槍舌劍,於是,大大小小問題逐一浮現,可惜一番擾攘之後,問題還是放在眼前。遇上這類情形,也不想糾纏下去,放一個小休,總比大家腦袋不停打結為好。

然後你會看到誰是實在解決問題的人,至於有一類演技出色的,隨時將自己化身為受害者,將問題置諸腦外,一派錯不在我的什麼也不理。作為公司一分子,誰犯錯誰出問題,都是公司的事,而不是個人,既然你是成員,就要想出解決問題方法,可惜許多人只會落井下石,完全沒有責任感。

千萬不要令問題變成自己的包袱,更不要胡亂找借口去做擋箭牌,如果有禍不想同分擔時,有福就沒有理由與你共享。夠膽面對問題,思考如何解決,「團想」也是個好方法,一人計短,二人計長,過程間當然辛苦,但可以將一切解決時那一刻,簡直開心得想狂歡跳舞。

問題可以迎刃而解,不過大家得經常將解決問題的「刀刃」處理好,保養千日,用在一朝,不要空有外表,拉出來的刀刃已是生鏽時,想補救已經太遲,而且這個屬於自己的問題,需要立刻處理,否則隨時被調職,或消失於公司內。

[林燕妮]



寫作緣


寫作緣
22-7-2017

每個作者有自己寫稿習慣。有人會咬筆,有人會咬手指,不是說笑,當然有人會有零食一大堆,算是刺激腦袋。

有些文友則喜歡寫下一大堆稿去方便自己,星期一交七篇,那就可以逍遙快活數天。有人則是天天交作業。自己也不能定型為哪類作者,總之以不脫稿為首要,有時候想寫的太多,也就連續寫下去,特別是那時候寫小說稿,它們像有腳似的,不停地跑,我就不停地記錄下來,甚至有些角色,本來佔戲不重,忽然會自我營造出特有性格,成為小說中出色綠葉,將主角配襯得更有特色。

另外有些文友,幾乎沿用上作文課模式,起草,分段,大綱;一板一眼,然後將稿件重新抄寫後才發出去。但對我這類急躁性格的人來說,絕不適合,交功課式的寫文章,令人疲累,還要起稿修正,實在嚇我一跳。

自己還是喜歡一氣呵成,隨寫隨交,新鮮送到,寫數百字的散文跟數千字也一樣,一寫就要疾書,才有痛快的感覺。

至於說重抄文稿,自己「林體書法」雖然寫得不美,但要我抄寫則不必,我情願多寫兩篇。且,字體美醜,讀得辛苦的是編輯仁兄仁姐,文字見報見書後,已是工工整整的方塊字體。如果要改稿,證明是寫得不好,那就重新寫過一篇好了。

不過,寫稿也得有好幫手,那是紙與筆。我要的是大格加柔順的稿紙,至於筆,必選喱筆或水筆,筆與紙的配合,令自己寫來暢順,不會因為工具不流暢而影響速度,要知道,想法比寫法來得快,所以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如果用上一支又漏墨水,又要用力書寫的工具寫字,寫一篇手腕已累得要死。

每個作者有不同習慣,讀者是不會從文字中感受得到,總之,只有讀者讀得暢順、覺得好看,就是好文。對作者來說,有時搜索枯腸,有時是天賜文章。總之,敢想敢寫,已是成功第一步,正如自己未寫長篇小說前,也不相信可以駕馭長篇,只不過愈寫愈停不下來,成就了自己第一本長篇小說《緣》。

[林燕妮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