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

假如你沒有了錢


假如你沒有了錢
18-11-2017

本來你的生活好過,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你銀行裏已經完全沒有錢,那你怎麼辦?

坐在客廳胡思亂想,想到這個問題,不禁大吃一驚。忽然,連明天給傭人買菜的錢也沒有,除了家中白米之外,你沒有什麼可吃的,以後的日子更加不知道怎麼過,那你幹什麼才好?

原來人沒有了錢,真的是什麼也不成的。起初可以跟朋友借,但借得多久?多少次?這篇文章雖說是幻想,但也嚇得不敢寫下去了。

當你到了那個地步的時候,實在無法可想,朋友可幫你一時,可不能幫你長久,想到這裏,你還敢說金錢不重要嗎?

當你完全沒有了錢,自然不再有傭人了,你兩手空空,怎麼去買米?想起來真是很可怕,沒有積蓄也沒有收入,日子怎麼過?且不說過日子,每一刻都不知怎麼過。

平日你有收入,但都花光了,一旦沒有收入時,日子是不會自己過的,那你怎麼辦?起初還可以跟朋友借錢,朋友也會借給你,但長期如此,朋友聽到你的名字都會跑光了。

這不能怪朋友,別人沒有養你一世的任務,何朋友不是都有多養一個人的餘錢的,即使有,也沒有理由偏要養你。所以,人不能以「有事靠朋友」的心態過活。

不要罵錢是俗氣,錢一點也不俗氣,錢是你自己養自己的必需物品,你沒有理由認為別人的錢應該養你。

[林燕妮]

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

無塵心


無塵心
17-11-2017

也無心事也無塵。

難以解說的是,午夜夢迴間,有似睡猶未睡,雖醒猶未醒的感覺。

沒有午睡的習慣,只是假日期間,收拾房間雜物不久,倦慵慵的躺在上,也許是睡了,忽然醒來,有種不知是日還是夜的莫名感受,靜心下來,自問自答的才知道原來是星期天,不用工作的一天。

從前忙得七葷八素時,總愛問身邊人,今天是星期幾,知道是星期一嘛,有點失去星期日的無奈,只會告訴自己,又得開始拼搏。現在時間比較空閒,也會問自己,今天是星期幾,彷彿,星期中每一天都有每一天計劃,十足上學時的時間表,有自己不喜歡上的科目,也有極吸引自己上課的老師,不要說小學生,上了中學,甚至大學也一樣,自己總會遇上令自己產生興趣的科目,原因是遇上教得出色的老師。

上帝用七天造萬物,其中一天是休息日,只是人類比祂更勤力,一年做足三百六十五天,天道酬勤,也有它的道理。自己是可勤可懶的物體,遇上自己有興趣、有需要的事物,可以窮追不捨,披甲上陣,活力驚人。但靜下來時,可以懶得有如蛇之冬眠,三五七日不外出是等閒,只要餓時有食物充飢就可以,熟悉我的朋友,完全明白甚至接受我的不規律。

自己完全遺傳不到母親有規有矩的行徑,她的生活模式極有規律,所以從未曾見過她有「肚腩」出現過,身材依然叫人羨慕。幸好在身材方面,有母親遺傳基因,也要說句「多謝媽媽,妳真好」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

語言伎倆高手


語言伎倆高手

16-11-2017

美國總統特朗普亞洲之行,收穫甚豐,可以感受到,此人看似語無倫次,其實字字珠璣,狀似撩起戰火,原來是大炮一堆。

生意人執政,仍然以經濟掛帥,總之對有利方面去看,講一套時做一套,他的語言伎倆,完全是美國人本色。不少總統以情去動人,但此人則以語氣去嚇人。在他眼中最難應付的自是北韓金正恩,特朗普愈兇,金先生比他更惡,總之,隔空對罵,語語雙關,但一切都是紙上談兵,有如棋局,你一進時我一退。

就以日前金仔在官方傳媒形容特朗普是「瘋老頭」時,特朗普回應的是,「為什麼金正恩說我老,我是永遠不會指他又肥又矮」。以上是傳媒引述,可惜看不到特朗普大動作說話的情形,否則更為精彩。

但一句「我永遠不會指他又肥又矮」實在是「指他又肥又矮」的潛藏語,特朗普針鋒相對,是對金正恩的一種反擊。語言的巧妙處就是「不」並不是「不」,在於你如何運用。

兩位領導人隔空對罵,一個老謀深算,一個立即反擊。但對罵後不久,特朗普又在Twitter寫了句:「我很努力嘗試和他交朋友,也許有一天會實現。」朋友兩字,可圈可點,在特朗普的人生字典中,敵人與朋友,可以相互交替,完全符合特朗普生意人本色,算盤打得極為出色,所以看到他上場後,全世界的經濟不斷起飛,金融市場上升速度之快,令人側目,也許,是時勢也是運氣。總之在天時地利之下,人和也配合起來。

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

世界和平


世界和平

15-11-2017


記得自己曾經有個希望「世界和平」的祝願。朋友覺得奇怪,世界和平,似乎是個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事。

就是因為控制不了,所以作為一個願望也不為過。生為地球人,需要的正是和平。要知道,每一場戰爭,哪怕是大戰還是國家內的小戰,受苦的都是平民百姓,沒有辦法保護自己和家人,是件無可奈何卻又不得不接受的事。

直到今天,和平依然是我所望。每天讀到有關保衛宗教,有關少數民族間互相廝殺的新聞,總有痛心的感受,總想問一句,為什麼有戰爭。

如今稱得上世界強國的中國美國俄羅斯,大家都在互相監察。特別是自認為是世界警察的美國,在特朗普上場後,口不擇言,得罪人不經大腦似的政策底下,世界「可能」和平了。因為這個特朗普的變臉技巧,絕對出色。以為他發怒,但一陣子見對罵的對手,又會擺出一副老朋友姿態。

特朗普聰明,十足那些撩人打交、自己不會出手的大哥,看他又叫日本對付北韓,又叫中國幫手對付恩仔一樣,只是精人出口,幸好,中國人是太極高手,怎會成為笨人替他出手呢。於是,大家只會看看他們如何互相卸膊,你看我,我看你,反而恩仔就可高興了,他的激將法,將自覺聰明的特朗普弄得一頭煙,更拿北韓金沒法。

基本上,沒有永遠朋友,也沒有永遠敵人,特別在政治舞台上,更是千載不移的規則,世界和平,但願如此。

生與死


生與死

14-11-2017



寫了幾天「老」的文章,其中一個原因是看見一個朋友自怨自艾。為的是她的父親病情嚴重,病醫院。醫生認為救活機會近乎零,問朋友要不要為她的父親插喉輸養分,延長生命。朋友說看上沒有反應的爸爸,其他弟妹沒有意見,全都將責任交在她身上,朋友下了個決定,跟醫生說放棄拯救。她的父親數天後就升天了。朋友問我,是否她害死了父親,她覺得在當時情形下,已經不懂得如何抉擇。
我向她豎起大拇指,說她做得十分對。因為,以朋友父親的情形來說,插喉去延長他的生命是沒有意義,甚至可以說,那是延長他的痛苦,既然如此,何不讓他早日安息,對他來說是解脫。對他的子女來說,也是解脫。
當你見至親的人,在病上被綑綁,被插上鼻管胃管去維持所謂生命時,那種愛莫能助的感覺,最是痛苦。最重要的是,病人的私隱權沒有了,所謂生存的尊嚴統統失去,如此情形下,你還忍心叫他在痛苦中生存下去嗎。且,生有極限,醫也有極限,總不能無止境的強將生命用最殘忍的方式去延續。對所愛的人,總有不捨,也不得不說句再會,要知道,你強留的,只是一副軀體,看深愛的人苟延殘喘,才是人生最痛。
能夠讓重病的人在沒有痛苦情形下離去,才是病人的福氣。求生不易,求死又不能,是生命對人的一大諷刺。正如說,生要有尊嚴,死又何嘗不是。安樂是每個人的追求,包括生與死。
[林燕妮]

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

安老概念


安老概念
13-11-2017

無可否認,居家安老是很好的概念。老有所依其實是每個人臨終前的希望。

人生有許多階段,老與病是死亡前的過程。至於說老有所依中的依,包含的層面也多。依是依靠,能夠有依靠,是心靈上的慰藉,老了也可以住大屋,有照顧你的工人以至貼身護理,但少了子女孫兒濟濟一堂的熱鬧感覺,似乎有點缺失感。無怪乎以前的一家之主,喜歡一聲令下,齊齊晚飯,之後各自歸隊,但一塊兒聚在一起的喜悅,會給人一種圓滿的感覺。只不過,近年的人,太喜歡獨立,成家的希望自己有一居所,未成家的也要有自己的天地,形成一年比一年嚴重的住屋問題。

老死的過程中,總牽涉到生病這個環節。生命有極限,智慧有極限,身體機能也有極限。任你如何曾經天下第一,但歲月才是每個人的真正敵人。能夠化敵為友,才算得上是至高境界。不要跟歲月作對,隨它邊笑邊走,體能可以調節,不要強來,否則只會換來痛苦與失落。

生命總有走到盡頭的一天,生是每個人的權利,同樣地,死也一樣。可以說,每個人都應該有善終權。寫下自己的意願,交予親人,免令他們作出不必要的選擇。愛人變成累人的例子比比皆是。「插喉」兩字,其實是不少人的奪命針,只不過,那不是痛快的了斷,而是漫漫無期地拖下去。

如何去得無痛苦,如何去得安詳,是居家安老以外的議題,如果在死亡前接受許多不必要的枷鎖,那是一種折磨,只不過不少個案是沒有申訴的權利,一念至此,如何取得善終權利也是急需。

[林燕妮]

家有一老 未必是寶


家有一老 未必是寶

12-11-2017

從前大家都說「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」。但今日是,世界已經變得不一樣。以前有所謂一家之主,家中一老或兩老,說每句話都是聖旨,子女不敢不從。

當然,我們絕對尊重老人智慧,他們的經歷,是成年或青年人所沒有的經驗。在思想上更有分歧,年輕人有衝勁,年長一輩以成熟心態去面對一切,懂得思前想後。可能會失去黃金機會,但他們已由進取型改為平穩型。平安是福,投資如是,生活也如是。

至於是否老就是寶,在現實的社會中,寶的定義更廣泛,跟經驗,跟資歷,成為正比,不是市儈,而是大家心中有數,沒有資產的老人家,成了家庭中的負資產。一個人,特別是老人的支出,其實非常大。

香港特區政府對老人家的照顧,不可說沒有,在不少層面都作出資助,只是,需要資助的人數增長也快,於是「高齡海嘯」終於需要面對。日前政府研究用現金券模式,資助公屋獨居長者聘請外傭,以配合家居安老計劃,更可以減低護老院舍供應不足的負擔。不過,外傭問題也是問題,要知道外傭薪金每年攀升,更重要的是要請到一個真正可以「全科」照顧老人家的外傭並不容易。

今時今日,許多自稱有經驗的外傭,聘用後是什麼也不懂,這方面,也真要有足夠的培訓班作出訓練,因為已經不是說金錢的問題,如何照顧長者,也是項專門的科技。

放眼今日,「家有一老,未必是寶」,但如何去令長者老得有價值,重新變回家中之寶,是長遠而艱巨的任務。

[林燕妮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