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

自供自給自快樂


自供自給自快樂

25-11-2017

香港股市進入三萬點領域,不少市民財富大幅攀升,不少人更將財富轉移到地產市場,令市道長升長有,哪怕政府推出各式各樣樓宇,人人紛紛入場參加抽獎遊戲一樣,是投注六合彩以外另一選擇。

於是這邊廂是樓價股市皆升,那邊廂又出現個令人驚訝的數字。那是顯示香港人貧窮人口指數創新高,那是香港人不易相信的一個數字,因為人人見到的報道是不但私人樓宇價格急升,居屋爭得激烈外,連一些過渡性社會房屋也吸引大批市民申請。總之,凡是跟屋宇有關的事物,自有大批市民輪隊。

輪購成了不少人的興趣,也可以說是香港人十分守規矩,不會胡來。只是,同樣進入「創新高」階段後,有人快樂有人愁,那是富者愈富,貧者愈貧。

財富差距日見嚴重,令政府進入扶富容易扶貧艱難的局面。富,也不用扶已可以暴升;貧,卻是愈扶愈貧。差距愈大,想取得平衡更是步步維艱。

富的界線如何定,他們多一個零已是億數之計,你可以說一個人有一百億跟一千億,已沒有多大關係,因為在天文數字之下,人的生活素質變化不會太大,甚至是,不少富商的衣食比不少人還要清淡,不需要特別花費。

至於貧窮的定義,也得要參考特區政府如何計算,只不過可以知道的是,衣食住行,加開門每一件事,對每個市民來說,也是少一塊錢也不可。雖然說,可以依靠政府資助,但說到底,還需要靠自己較為安全。富貴由天,除非你是含銀匙出生,否則自供自給自快樂,才算經歷人生。

[林燕妮]

另類欺凌


另類欺凌

24-11-2017

說到欺凌,也有無形與有形之分。有形的就可以簡單分為動口動手。有人用語言的方法去傷害你的自信,用語言去打擊你的尊嚴,那是動口;至於動手,就是暴力對待,甚至糾黨去恐嚇,務求令到受欺凌者生活在恐慌之中。真實的個案很多,能夠被揭露的可能是為數的一半,有許多受欺凌者,漸漸變成失去自我價值的一群,嚴重的會自殘、自

校園欺凌、職場欺凌,甚至家庭欺凌的事件也不少。家庭之中,並不一定相親相愛,特別是那些重男輕女的一代人,說起來也是不少女性的哀歌。

有時候,受欺凌者長大後可能會反過來欺凌比他柔弱的人,甚至動物,心理上的隱患,會化成另一種暴力。

人類有好勇鬥狠的潛質,「打」就是勝者為王的表現,只不過,為王之後,所遇到的挑戰會更多,如何保住王位,也是為王之後要面對的問題。就算不「鬥人」,也會鬥雞、鬥蟋蟀,可說是條件反射,將鬥狠的面目放在另類生物之上。也不可以單單說是人類有這種潛質,魚會有,不少動物也有,可能是物競天擇、弱肉強食的演化。

有時候,無形的欺凌更可怕。學校裏,同學們聚在一起孤立你;職場上,同事們暗地排擠你;朋友間,有聚會也不會叫你參與,那是心理上的欺凌。也許有些是無心,但有不少會是有意。自己沒有「派系」概念,但奇怪地,會在其他人的編派下,不由自主地被編成一派,也沒有可惜,那是他們的想法,我倒不如慳回一口氣,做回自己。


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

深藏不露真強者


深藏不露真強者

23-11-2017



欺凌事件,放眼世界,無日無之。我相信,有人的地方,就會有欺凌情形出現。

強國欺弱國,顯出世上沒有公平這回事,只不過,哪管是人還是國,又有種欺善怕惡心態。不一定夠強,但也要惡,擺出一副嚇人的姿態,已是無形的勝利。

但可以說的是,強者不一定欺凌弱者,相反,強人自有強人風範,以強凌弱,智者不為,贏得不光彩,才是強者大忌。唯有那些想當強者,卻沒有強人實力的人,才會做出一些欺凌比他弱小的人的事。以弱凌弱是不少人的心態,以為玩弄那些比他更弱的人,就是英雄,就是大阿哥,沒想到那是心靈上懦弱的表現。

見過不少叱風雲的人物,他們之強,不論在事業上還是金錢實力,完全是高處未算高,別人看到的是表面一層,內在的功力更是大家估計之外。不過,這類真正強者,完全沒有欺凌心,你可以感到他們的氣場,不是裝扮,而是深藏不露,富者,真富,並不是充撐出來。甚至說,大家見面時,謙卑的是他,相反,見他們身邊另一些自以為是的一群,自然令我明白什麼叫強者之風。

正如說巨星李小龍,經常受到其他人挑釁,那不是他故意生事,生事的是那些以為可以打倒他的人,當然,有許多是不相信他的身手,以為那是電影上的他。其實是,戲外的他絕不好勇鬥狠,但誰要犯他,誰也不好過,他的矯捷,令人折服。

見過太多強人,他們都有潛藏威勢,更有許多是真人不露相,天文地理、功夫詩詞皆精的風流名士,正是對方一出手,就知有沒有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

安全第一


安全第一

22-11-2017

每次見到朋友在乘車,沒有扣上安全帶時,總會大聲叫喝他們:「扣安全帶。」

有些朋友總有許多理由,說路程短,不用扣,有些則「拿」安全帶,這跟不扣有何分別。我說的扣安全帶,自然是說後座乘客。前座的自然要扣,因為會被罰款,但後座的明知都會被罰款,還是愛理不理,好像短路程就不會出意外一樣。

我只能說句,小小束縛,大大安全,意外就在電光火石之間,小撞也可以釀成傷害,輕則扭傷,重則死亡。如果撞車時被對方車輛狂撞,隨時將沒有扣上安全帶的乘客撞飛出車外,衝力之大,極難想像,特別是累極入睡時,安全意識大為減低,意外的後遺症想來也教人心寒。

自己除了扣上安全帶,更會自覺地鎖上安全掣。可能是試過一次讓個陌生人打開車門,嚇了一跳,幸而那人說了句:「Hi!」之後就關門,但已給自己提示,安全門跟安全帶一樣,要扣好要上鎖,預防勝於一切,意外始終是意外。

不過,想起自己的烏龍事,一次心急趕時間,約了司機在公司樓下,一踏出大廈門口,立刻跳上汽車。怎麼還不開車?一看,司機不是自己的司機,原來上錯車。可能那位司機也來不及在想,怎麼有人亂上汽車,而自己一見上錯車,立刻說句對不起,然後急急下車,想來也覺得尷尬。

一切安全為上,在車上被安全帶箍住十多分鐘,總比發生意外後才後悔為佳。忠告大家,縛好安全帶,生命有保障。




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

施與受


施與受
21-11-2017

從前,認識不少豪氣干雲的朋友,賺錢容易,花錢如流水。想勸喻一兩句時,他們可以大聲地說:「怕什麼,千金散盡還復來。」是的,怕什麼,人人都是赤條條的來到這個世界,最後還不是光禿禿地離開。

萬般帶不走,一點也沒錯,只不過,在生存的過程中,總要有些實物傍身。簡單的說是金錢、財物,也包括有形資產如物業類。特別是在香港,人人都想有一樓傍身,單靠努力工作,年薪百萬也不容易成為上樓一族,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「靠父母幹」,因此,明明已經上了岸,準備退休享享清福的父母,也得為子女買樓事而作出幫助。有錢的自是沒有問題,新聞報道中有不少父母將自己的樓宇再按揭,為的是幫子女置業,天下父母心,表露無遺。

幸好自己是靠自己幹,用自己賺來的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,當然包括買樓。我會多謝父母,他們讓我接受教育,供書教學,獲得知識就是他們給我的財富。

所以,始終認為,工作與儲蓄是兩者並行,不能等說:「我不怕沒錢,我有父母、朋友幫忙。」只要想想家人朋友幫不了你時,你就不可以依賴。

不能說不幫你便沒有義氣,而是「義氣」是需要付出代價,朋友要照顧自己及家庭已不容易,沒有義務去照顧另外一個人,甚至另一個家庭。

正確的想法是「我要照顧自己,不可以倚賴別人」。千萬不要成為其他人的負擔,能夠幫助其他人才是好事,施比受更有福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

乞丐王子


乞丐王子
20-11-2017

地球上每分每秒,都有小孩子出生,只不過,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同分出生的人,命運可以截然不一樣。

大家也讀過《乞丐王子》這個故事。一個乞丐與王子互換身分的故事,馬克吐溫透過這個似乎沒有可能的故事,對當時社會作出諷刺。階級制度在當時盛行,令人覺得人人並不平等,否則也不會有乞丐與王子的分別。

每個年齡的人讀這個故事時,會有不同的感受。小朋友以為跟其他人對調身分,似在扮演其他人的角色,嘗試不同生活方式,遊戲過後,一切回復正常,心情可能處於「好玩」階段。只不過,年紀長大一點後,你會問自己,如果我是乞丐,忽然成了王子,過豪華生活,跟以前乞食為生有天淵之別時,你會放棄假扮身分,變回乞丐嗎。

這個考慮也是人性考驗,最有趣的是其他貴族身分的人竟然以假當真,不相信真就是真,可以看出,人性原來是荒謬的,亂七八糟的,要不是王子找出證明——玉璽,那他的一生就是乞丐,想來也得抹一把汗,正如說,算是人生體驗還可以,要做個永久乞丐,也真要好好考慮,且,如果遇上個把心一橫的乞丐,放在今日的情節,不但不會將身分換正,隨時會將真正的王子殺害,好讓自己名正言順地當上王子。

無可否認,馬克吐溫以頑童歷險心態去寫這個故事。只不過看在今日社會中打滾的人會覺得傷感,甚至傷心。原來,幸福縱然不是必然,但始終有存在的基因。

[林燕妮]


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

他朝身體


他朝身體
19-11-2017

小時候未曾想過生與死的問題,隨年紀漸長,加上有認識的朋友「竟然」死亡,正如電影《似水流年》中一句對白,「我們這個年紀,也開始有人死了」,總之,以為死亡是遙遠的事,現實中,隨時是那樣近,甚至是親人。

也曾有過這樣的胡思亂想,將人體雪藏一段日子,過一段時間來個解凍,那就不是可以不死嗎?之後,不少科幻電影也出現類似橋段,人再不是人,變成人魔。

原來今時今日,真有「未死先雪藏」的低溫存體公司出現。據報道俄羅斯開始有「生人冷藏」服務,主要是為身患危疾、沒法可醫治的病人,實行先死後生。後生是待有一天,病可醫治,於是可以復活。

讀到那個所謂低溫存體過程,也不算複雜,主要是低溫及注入化學劑去將身體及內臟器官保存,收費不算貴,人體約四萬美元,頭顱則要一萬五千,如果你的寵物有需要,也可以提出死而復生的要求。

只不過,自己絕對不會參與,一是怕冷,未真死也給冷死;二是死而復生更恐怖,世界已經變了,身邊的事物,已是另一個生存模式,復活之後隨時被人當怪物看待,隨時被人解剖研究,隨時生不如死。

這個低溫存身體計劃成效如何,隨時變成個千歲冰人,那時呼救無門。且,不少專家質疑,炒蛋可以變回生雞蛋嗎?我也不敢相信,正如說,飯不可以變回米,菜乾不可能變回白菜,道理也就一樣。

[林燕妮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