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

按錯掣


按錯掣

17-1-2018

按錯一個掣,令全城恐慌,相信置身其中,三十八分鐘也算天長地久。

夏威夷州緊急事故管理局於飛彈警報發出十分鐘後已作出澄清,但市民爭相避難中,哪會理會通報,結果在三十八分鐘後才收到更正短訊,這種混亂情况,實在令人震驚,原來原因是「職員按下錯誤按鈕」。

絕對是個大錯誤吧。假如有人因此而心臟病發,或者導致後遺症,相信夏威夷州政府是難辭其咎,需要負責。一個人為錯誤尚且如此,可見一個按鈕的爆炸力。

無怪乎朝鮮金正恩早已說出自己辦公桌上有個重要按鈕,美國特朗普立刻回應,實行不甘示弱,而且更明言他的按鈕比金正恩的更大。

原來按鈕鬥大可大可小,誰個心神不屬,一下子來個烏龍按掣,那就大件事,一分鐘澄清已太遲,絕對不要令這樣的事件發生。有朋友笑說,幸好按鈕不是在牀上,否則「反瞓」之時容易錯按,醒來隨時是另一個世界。

人生其實總會遇上不少按鈕,乘坐升降機要按鈕,開電腦要按鈕,打電話要按鈕,總之計計算算,由早至晚,每人要按鈕的次數也不少。雖然說我們那些按鈕不是關乎世界大事件,但自從有電腦及手機之後,大家也不宜胡亂按掣。寫了信息,不妨多看一遍才發出,否則錯了一個字,文理完全不同。至於更大的錯誤,是將送予朋友甲的信息轉到朋友乙那兒,隨時出現警報也不定。

忽然想起狼來了的故事,但願故事不會成真,祝願和平。

[林燕妮]






2018年1月16日 星期二

洗頭好不好


洗頭好不好

16-1-2018

朋友苦惱說,天氣太冷,不可以天天洗頭,非常不自在。

其實,不是做什麼出大汗的工作,頭髮又不是特別髒,沒有理由要每天洗頭。那時候,問過專業髮型師,要不要每天洗頭,他的答案是反對。他解釋說,頭皮底下的油脂腺,會為我們分泌潤滑油,那是滋潤我們頭髮的天然油脂。

如果天天都洗頭,那油脂還未走到頭髮末段便給洗掉,會令頭髮變得太乾,容易折斷及脫落。當然,有些人的油脂分泌特別旺盛,那就要選擇些特別洗髮水去處理。

有些人又說,每天起牀後,頭髮凌亂得不易梳理,必須洗頭後再吹乾,頭髮才會貼服,那最好的方法是冲冲水就可以,不需要特別用洗髮水冲洗,否則又可能將滋潤的油脂洗掉。

頭髮極幼,但不少人又會有頭髮開叉的情形,其實如果將頭髮放在顯微鏡下,你會看到好像一片片的魚鱗,柔順的疊着,顯得平滑;相反則形成開叉,沒有光澤,灰灰乾乾的。選擇適合自己的護髮素可以令頭髮上的鱗片貼服,令頭髮光潤。

天氣冷,洗頭更需要小心,浴室內有暖氣還可以,真要盡快清淨抹乾,用熱風吹乾,否則容易冷倒。一是到髮型屋洗髮,他們專業快速替你將頭髮吹乾,也是好選擇。

不需要天天洗頭,但要保持天天梳頭的習慣,早晚都要,用梳子梳一百次是正常做法,沒有梳子在身邊,用隨身攜帶的十隻手指也可,一邊梳一邊為頭皮按摩,效果不錯。

[林燕妮]


2018年1月15日 星期一

啟事


啟事

15-1-2018

不知道讀者有沒有這個讀報習慣,那是喜歡看啟事、聲明甚至訃聞。因為讀着讀着,一個個故事就在腦海中出現。

正如那天讀到本報上的一段尋人啟事,極有想像空間。可能意念簡單,但又有種思考餘地,大家不妨看看。

一位陳先生,想尋找匯川影業第二期演藝訓練班坐在鄭則仕左邊那位女同學……先入腦海的自是鄭則仕,演藝訓練班,距今應該有一段日子。這位陳先生,為何要找這位「鄭則仕左邊的女同學」呢?

一是該位女同學上課時間很短,所以連知道她的名字的機會也沒有,幸好他還記得那位女同學坐在鄭則仕的左邊。

一是那位陳先生讀了訓練班不多久也離開,幸而還有位活躍於影視的鄭則仕,所以今時今日還有希望找回那一位女同學。

至於尋找這位女同學的原因,自然很多,正如說,可以令讀者有許多發揮想像的空間,是暗戀的對象,還是念念不忘,實在充滿小說意味。

相信這段啟事刊登後,或多或少也有回音,一是陳先生留下電話與姓名,甚至說希望其他同學也可致電給他。

尋人啟事其實有不少故事在其中,也許今次有鄭則仕名字「牽涉」在內,變得更有娛樂性。希望那位坐在鄭則仕左邊的女同學可以看到啟事,至於會否聯絡也是後話。正如說,就算是什麼分散數十年的校友來個號召,來次聚會也不錯。這則啟事有可能是一啟示,我也想知道會否成事。

[林燕妮]

食不言


食不言

14-1-2018



記得第一次被人喚作「林老師」時,也不知如何反應,因為根本不知道是在介紹自己,幸好很快就適應過來,這是國內不少地方介紹人的說法。正如香港人說「這位是林小姐」一樣。

最怕是聽到一些什麼「久仰大名」之類的客套話,有時候,要對某個人表示敬重,可以說得輕巧一點,也許不少人喜歡被吹捧,但有些人說來完全沒有「久仰」的意思時,聽起來就會覺得刺耳。

簡單一句「您好」已經可以打開話題,假如對方真的是位教授,那就不妨說「教授您好」,帶着尊敬的說法。如果對方跟你有共同話題,自然最好,沒有也可以禮貌地聆聽,適當地離開位置也是技巧,簡單地說句自己有朋友在另一張桌子,有事需要跟他商談也可。

在初次見面的場合,盡量少說自己的事。有時候聽到一些太太不停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績,口沫橫飛的,令其他人完全進入不安狀態,這是忘記將「我」收起來,令人對她的議題全然不感興趣,別人早已忘記她子女的學業成績,卻忘不了她的滔滔不絕。

不少人真有語言天分,一餐飯,除了咀嚼食物之外,她可以跟你說足九十分鐘,說實在,自己真正聽入腦內的,隨時不超過十句。自己真箇沒有這種邊吃邊說的本領。也許是母親不自覺地示範,餐桌上不要說其他跟食物無關的說話,更不會像今天許多人愛手機拌飯一樣,吃飯時專心吃飯,這是一種禮貌,更可以說是對食物的尊重。看見今天不少小孩子一部部iPad放在眼前,也真懷疑他們會否領略食物的滋味。

[林燕妮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