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2月24日 星期六

出入更平安


出入更平安

24-2-2018



寫稿時正是人人生日的年初七,叮叮咚咚手機信息提示說是每個人快樂的一天。

世事難料,想到天災,令人惋惜,但想到人禍,就有種憤慨。一時意氣用事,導致幾個家庭失去支柱,絕對不是小事,不但親人,還有朋友,那種串連的關係,什麼懲罰已是徒然。

如果那名肇事者想以照顧父母為理由申請保釋,更屬可憐可悲,為他的父母可憐,為他的行為可悲。如果他早早考慮到家中親人需要他,更要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人需要關懷,那就不會闖出人禍。

失去性命已是失去一切,推己及人,盡量將情緒抑制,我會為他的父母難過,但也希望他們明白那些死難者家屬的情緒。

也真希望不要有類似事件發生,互諒互讓,助己助人是香港人驕傲的精神。也向各醫護人員及各捐血者致敬,大愛無私,令人感動,令人振奮。

至於巴士公司下令取消兼職車長工作,似乎是太急躁,兼職車長是紓緩人手不足的方法,突然取消,實屬不智。而且今次事件,屬於個人操守與職業道德,跟「兼職」與否似無關係。

否則車長不足,調配不均,怕只怕又會衍生出不少問題。况且今次事件,大家都是看着肇事車長以往駕駛紀錄而已。如果兼職車長駕駛紀錄良好,身體健康正常,正正可以協助解決班次問題。

工作就是工作,哪有「正兼」之分,希望大家以平順的心情,工作愉快,出入平安。

[林燕妮]


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

出入平安


出入平安

23-2-2018



基本上,大年初一過後,日子差不多回復正常。香港近年不少商場都採取新年無休,所以不少地區依然熱鬧,不像以前十舖九關門的,特別是快餐店出現,更是不少「無飯」人士的好朋友。

雖然家中菲傭每天會預備午餐,但晚餐由兒子決定,有不少外賣速遞幫忙,哪怕是過什麼年節,只要那間店舖沒有休息,一樣可以有外賣速遞,總之,盆菜也好,薄餅也好,咖喱也好,多種選擇。相信會加多一點附加費用,但對有需要人士來說,是好幫手。以前有朋友到訪,也得讓菲傭輪流放假,那是母親定下的規矩;而且,在她訓練下,菲傭煎年糕的手法不錯,帶點微燶也特別好味。

總之,不少朋友過年忙得不可開交,自己則是簡單為主,糕點吃得不多,有時青菜煮麵也不錯,大魚大肉的日子其實真會令人吃滯,只不過那些時候吃不由己,特別是父母大人,總是叫子女吃呀吃,彷彿那是他們所希望見到的情景。

也真覺得,一家人可以整整齊齊一塊兒吃飯,已是幸福事。想起跟弟妹一齊嘻哈共聚的日子,彷彿就在眼前。一晃眼,兒子侄子長大,父母老去,這就是一個家庭的見證,生生不息。

子欲吃而親不在也是不少家庭的無可奈何。想到過年前的不幸事件,真希望每個家庭各位心情盡快平復。也希望職業司機將心比己,明白不少家庭的幸福,原來都掌握在一念之間。祝願各位,出入平安。

[林燕妮]

2018年2月22日 星期四

賀卡表心意


賀卡表心意

22-2-2018

收到一張賀年卡,紅彤彤的加上連串吉祥語,朋友心意洋溢卡上。

近年流行的是電子賀卡,由電郵發展到手機上,生動活潑有趣,由年卅晚開始,每天都被各種款式的賀年短訊、圖片甚至短片包圍,自己沒有特別回覆,唯有在此向各位致謝,心意全收,再次祝願大家身體健康。

電子賀卡無疑方便,但能夠拿在手上的賀卡始終有動人的地方。由選卡選字,再寫上自己的心意,令收卡人別有感受。

據說世界上第一張聖誕卡由英國一位博物館長亨利,因為趕不及在聖誕前探訪親友,用寄心意卡代替,之後掀起聖誕卡與賀年卡的風氣。

不過,有資料顯示,中國才是世界上最先使用賀年卡的國家,如果說賀年卡聖誕卡是在一八四三年以後才流行的話,那中國在北宋時期流行的賀年卡,就比西方提早近一千年。那時候賀年卡是從古代「謁刺」發展而來。謁刺上除了姓名、職務之外,也會寫上一些祝賀問候語,可以說是賀卡來源濫觴。

儘管今日選擇寄卡的人不多,但心意卡始終有一定市場,不過,價錢可不便宜,小小一張已經要三四十元,花巧一點隨時上百元,但也有不少捧場客。

怎樣的卡也好,也是寄卡者與發卡者心意,况且有不少賀卡上的語句是句句入心的,選卡時的心情,可以想像到收卡人的喜悅感覺。心意卡絕對是那些愛在心裏口難開的一大幫手,相信不會被時間淘汰。

[林燕妮]


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

花開富貴


花開富貴

21-2-2018

今年農曆新年,在春回大地的天氣下來臨,大家不用穿着特厚衣物過年。始終,太嚴寒的天氣對氣管敏感的人不好,身邊也有因病要在醫院度歲的朋友,祝願可以盡早回家。

今年的年花未因天氣忽冷忽暖而「生氣」,反而開得特別燦爛,朋友逛完花市回來的信息是,各種各樣年花爭妍鬥麗,充滿生氣,令人行得舒服,買得開心。而且價錢合理,跟以前又貴又少又不美相差極遠,令她搬了一大盆「五代同堂」加水仙花回家。

過年時,自己也喜歡水仙,那種清香令人心曠神怡,而且金盞銀盆開得滿滿時,更形花枝招展,笑臉盈盈,看着也覺得開心。

今年,有朋友送來十枝大大的蕙蘭,在菲傭的裝飾下,令蕙蘭發出黃色魅力,朋友來到家中,也不禁讚歎菲傭的設計。說來,這位菲傭也真懂插花藝術,一次,見她將一些大桔小桔,配以一些芹菜葉,插在多年沒有用的燉盅中,竟然出奇的漂亮,又吉利又聰明,那是她的心意創作,值得一讚。

今時今日,請個好外傭也真不易。上次請來那個原來飯也不會煮,氣得中止合約,但仍要補回一切費用。今次這個不用多教,自動自覺,不會偷懶,假期多時預備好飯菜才外出,總之,完全不用操心。

而且,經常笑面迎人,朋友來到,自然奉上熱茶,不像以前那些扮不懂,扮聽不到,最討厭的還配上黑臉,彷彿她才是老闆一樣,真氣人。從前說「易求無價寶,難得有情郎」,今日我則是「難得好傭人」。希望新一年,花開富貴,人見人愛。

[林燕妮]

2018年2月20日 星期二

平安是福


平安是福

20-2-2018

文章見報時,已是大年初五,不少公司已預備開工程序。對於寫稿人來說,全年真正休息只有兩天。不過,在休息前得配合編輯少爺指引,大家好辦事。

讀到一些有關過春節的文章,原來大年初五是財神日,既是如此,也就來個財多人不怪,再說聲:恭喜發財。

沒有煙花迎春的一年,心情大可理解,當見到不少市民無私、自覺地往捐血的報道,相信香港人有的是大愛無邊的心,希望這樣的愛心可以延續。庫房盈餘重要,血庫內的盈餘更加不可缺少。

血脈不用直接相連,但捐出自己的血去幫助有需要的人,是叫人感動的人間溫暖。守望相助,不分貧富,那是香港人有的情操,唯有這一點真與誠,才可以成就一個出色的城市,這是值得驕傲的。

至於闖出大禍的肇事者,希望有公正的法律制裁,對各死者及他們家屬親友作出交代。也是對香港市民所做的支持。

市民每天都會在街上走動,也真希望各運輸業公司對屬下好好培訓,更希望各位職業司機明白,全車人的性命安全在你們手上,互相體諒,減少摩擦,令人人安心,更令家人放心。

平安是福,許多突發事情也真在一秒之間。寄望在未來的日子,大家可以共享經濟成果,分享工作上的快樂。以愛先行,自然一切祥和,互相有禮,一聲謝謝,加一個微笑,自然將戾氣消滅,過一個平安年。

[林燕妮]


2018年2月19日 星期一

過新年


過新年

19-2-2018

如果說,人生有幾多個十年,倒不如簡單的說,人生可以過幾多個新年好了。

過去的,有叫人懷念,也會有令人討厭,年關難過,過了之後,彷彿又是另一片青天,所以,過年了,永遠是另一種期盼,另一個計劃的開始。

過新年,是指過農曆新年,未至於張燈結綵,但一兩盆年花始終少不了,家中的水仙,開得不多,但會偶爾傳來一陣芳香,清心醒腦,坐在廳中嗅嗅水仙香,可以令人有煩惱一洗的舒暢。

成年人的過年,只想簡單,那時候,年初一跟父母拜過年後,便會離港作個小休,遠的來個歐遊,近的往日本滑雪也不錯。兒子小時候,是我的旅行伴侶。小孩子不怕冷,雪地上難不倒他,也不知他如何學得滑雪技巧,也許最大原因是他們不怕跌,四腳朝天的也等閒,笑嘻嘻又溜走了。過年應該是孩子的節日,說句「恭喜發財」,長輩的利市自然送過來,發財的其實是他們呢。

人愈長大,對於過時過節已沒有特別興奮感覺。只是過節隨俗,互相恭喜,而且,自己給人家利市的機會多,但可以收回的利市已寥寥可數。有時也不禁叫相熟的朋友,封一兩個紅包給我自己,算是種懷緬,聊勝於無。

母親是個既傳統又不傳統的家中司令,她要將家中布置得充滿過年氣氛,但有許多繁文縟節式的過年傳統,她是可免則免。那一年的牡丹花開得又大朵又燦爛,就如父母親的笑容,令人明白到什麼叫做幸福,就如父母倆之間相敬如賓,開心度過每一日一樣,叫人羨慕。


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

恭喜恭喜


恭喜恭喜

18-2-2018

年初三,首先向讀者說句:「恭喜發財。」這是中國人最喜歡說的一句開場白。總之帶個笑意,說聲恭喜,自然有種喜氣盈盈的感受。

發財是不少人的希望,大財小財也是運氣,所以賭場生意特別興盛,香港馬照跑代表着歡樂情懷。

無可否認,大家都懷着種不太愉快的心情去迎接新春,希望各人以正能量的力,去消減充斥着的不安心態。

新年伊始,首要是祝願身體健康,希望流感隨着春回大地而散去,大家以強健體魄去迎接未來。有時候覺得,平平穩穩,整整齊齊,人事平和,已是種福分。

社會上危機種種,大家要以順暢的心情去消除不安情緒。人和其實是每個社會的重要根基,家和國和世界和平,減少爭拗,自然事事順利。

發財之外,最重要的還是平安,平安二字所值何止千金,唯有平安,才可以令一家人安心平穩。

置業成家也是不少人的希望,祝願心想事成,不過不要忘記,心想也要有行動,上班工作,爭取成就,自然可以圓夢。當然,欲速則不達,按部就班,做好準備,將基礎打好,水到渠成。

總之,小孩子快高長大,聽教聽話;上班人士步步高陞,當然包括薪水;老人家長命富貴;社會和諧,同策同力,自可「招財進寶,福喜臨門」。再說一句,「恭喜恭喜」。

[林燕妮]